希玄寺
北魏熙平二年(517)建,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十六里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。东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及北宋,相继在此凿窟造像。宋代名十方净土寺。清改名巩县石窟寺。
又称十方净土寺。北魏熙平二年(517年)建,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大力山下。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与北宋,相继在此凿窟造像。
北魏熙平二年(517)建,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十六里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。东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及北宋,相继在此凿窟造像。宋代名十方净土寺。清改名巩县石窟寺。
又称十方净土寺。北魏熙平二年(517年)建,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大力山下。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与北宋,相继在此凿窟造像。
十六国前凉置,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。《晋书· 吕光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年(385),金城太守尉祐在允吾叛,光遣“姜飞又击败祐众。祐奔据兴城,扇动百姓,夷夏多从之”。即此。
春秋时宋邑。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南五十里吕梁集。《左传》:襄公元年(前572),“秋,楚子辛救郑,侵宋吕、留”。即此。西汉置吕县。
①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“太平山在县西北六十里。有太平营,南北两山,云营二里许,滦河回绕,凭高可眺。”②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太平山在“厅城东一
清光绪十八年(1892)改上思州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即今广西上思县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。1913年改为上思县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改上思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。直隶广西行省
即今山东苍山县南三十二里南桥乡。旧属临沂。民国 《临沂县志》 舆图: 县西南有南桥。
①在今湖南新化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一》: 油溪 “在新化县北三十里。源出维山,西流入资”。②在今四川璧山县南、江津市西,为长江支流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8: 璧山县有 “油溪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重庆府
在今四川开江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新宁县: 峨城山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相传汉樊哙尝筑城驻兵于上,遗址犹存”。清同治 《新宁县志》卷5: 嘉庆元年 (1796),“十二月 (徐) 添德合众攻峨城
即今河北藁城市南三十二里梅花镇。清康熙 《藁城县志》 图: 南有美化村。
在今山东济南城西趵突泉公园内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 “大明湖” 条载历下名泉,有 “柳絮”泉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8: “柳絮泉在金线泉东南角,泉沫纷翻,如絮飞舞。”
在今四川红原县东北。清雍正元年(1723)置阿革寨土百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