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颜喀喇山
又称大黑山、紫山、闷摩黎山。在今青海中部偏南。为昆仑山脉南支。西接可可西里山,东接岷山及邛崃山。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。西北一东南走向。海拔5000—6000米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枯尔坤山“今黄河发源之处,虽有三山,而其至西最大,为真源所在者, 巴颜喀喇也。东北去西宁边外一千四百五十五里, 延袤约千余里, 山不极峻,而地势甚高,……蒙古谓黑为喀喇,谓富贵为巴颜,故名巴颜喀喇山。盖即唐时吐蕃所称昆仑也”。
又称大黑山、紫山、闷摩黎山。在今青海中部偏南。为昆仑山脉南支。西接可可西里山,东接岷山及邛崃山。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。西北一东南走向。海拔5000—6000米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枯尔坤山“今黄河发源之处,虽有三山,而其至西最大,为真源所在者, 巴颜喀喇也。东北去西宁边外一千四百五十五里, 延袤约千余里, 山不极峻,而地势甚高,……蒙古谓黑为喀喇,谓富贵为巴颜,故名巴颜喀喇山。盖即唐时吐蕃所称昆仑也”。
在今四川三台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2涪城县:五层山“在县北二十五里。天柱山高二里,四面平正,有重山,高一百余步,孤秀如柱,故名天柱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潼川州:五层山在“州北五十里。一名天柱山。有重冈
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》:“石杠飞梁, 出控漳渠,疏通沟以滨路。”李善注:“石窦桥在宫东……魏武帝时堰漳水,在邺西十里,名曰漳渠堰。东入邺城,经宫中东出,东南二沟夹道,东行出城,所
在今四川阆中市西北七十里思依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思依山 “在晋安县北二十里。汉朝罗冲霄张道陵隐居所。其山东西二水,东观今之元封也,有峻仙洞、捣药台、俗丹井、炼丹炉存焉。西观今之延禧也,有
①在今安徽阜阳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李村:“宋绍兴十年,金人围顺昌,为刘琦所败,移砦于李村。”即此。②即今山东青岛市东北李沧区李村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有李村。民国间曾设镇。1
1914年依前广肇罗道改置,属广东省。治番禺县 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广东罗定、云浮、新兴、恩平、台山以东,龙门、增城、东莞、深圳以西,封开、广宁、清远、佛冈以南地区。1920年废。1914年6
即斜塘镇。今浙江嘉善县北西塘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嘉善县“魏塘镇”条下:“又斜塘镇,在县北二十里。一名西塘。”此镇现为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。(1)在浙江省嘉善县北部。面积32.7平方
古黄河津渡。 在今河南延津县北胙城镇北侧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嘉六年 (312),汉安北将军赵固等 “恐为石勒所并,欲引兵归平阳,军中乏粮,士卒相食, 乃自䂭硗津西渡”。 即此。古黄河
①西汉置,属雁门郡,为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双古城乡古城。东汉废。北魏复置,属善无郡。北齐又废。②东魏天平二年(535)置,属善无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县西南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
①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五十九里马头镇。东汉属沛国。西晋废。②东汉建安十年 (205) 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南,建溪东岸。西晋太康中改名建阳县。③三国魏改建平侯国置,属沛
北宋置,属延安府。即今陕西安塞县北青石崖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