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燕县
1928年改巴戎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。1931年改为化隆县。
旧县名。1928年由巴戎县改名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。巴燕,蒙古语意为“富饶”。原属甘肃省,1928年改隶青海省。1931年更名化隆县。
1928年改巴戎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。1931年改为化隆县。
旧县名。1928年由巴戎县改名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。巴燕,蒙古语意为“富饶”。原属甘肃省,1928年改隶青海省。1931年更名化隆县。
即今湖南衡东县北六十五里三樟乡驻地三樟市。旧属衡山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衡山县图:县东北有三樟树市。
元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江口镇。
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喇嘛甸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安达直隶厅: 东清铁路有喇嘛甸站。
在今广西上思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宁府》:思山 “在上思州北二里。州以之名。一作狮山,以蹲踞若狮也”。
①指九州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汨越九原,宅居九隩。”韦昭注:“隩, 内也。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。”②战国赵邑,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。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武灵王
唐末钱镠以越州为东府,系吴越国陪都,即今浙江绍兴市。《新五代史·吴越世家·钱镠》:“镠如越州受命,还治钱塘,号越州为‘东府’。”即此。北宋初吴越纳土后废。又称东都。五代吴越建都杭州,称越州(治今浙江绍
地区名。即河西。指今甘肃、青海黄河以西地区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: “永宁初,出为护羌校尉、凉州刺史,于是鲜卑反叛,寇盗以横,轨到官,即讨破之,斩首万余级。遂威著西州,化行河右。”古地区名。又称河西。指今
在今宁夏隆德县西。为渝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隆德县: 底堡水 “在县西二里。源出美高山,下流合于好水”。
①唐贞观中置,属芝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二十里。北宋废。②1938年2月晋冀鲁豫边区由平定、昔阳二县析置,属太行区。治广阳(今山西昔阳县西北广阳)。1945年与平东县合并,改置路南县。③1940年9
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兴平县:百顷泽“周回十六里,多蒲鱼之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