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公原
在今山西晋城市北二十五里巴公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),“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”。胡三省注:“巴公镇在晋城东北。”
即今山西省泽州县北部巴公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北汉主南侵,以中军陈于巴公原,周主大败汉兵。即此。
在今山西晋城市北二十五里巴公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),“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”。胡三省注:“巴公镇在晋城东北。”
即今山西省泽州县北部巴公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北汉主南侵,以中军陈于巴公原,周主大败汉兵。即此。
明正统十四年(1449)并大同左卫、云川卫置,治所即今山西左云县。清顺治七年(1650)改为左云卫。
五代方镇名。后唐以匡义军改名,治所在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后晋改名昭义军。五代梁龙德二年(922年)晋王改昭义军置,治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黎城、襄垣、潞城、平顺、屯留、长治、壶关等市
一名董湖。在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孝感县: 董家湖在 “县东五里。又东为天门陂,皆以董永名也”。
古代传说东海中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三山,为神仙所居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齐人徐市等上书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仙人居之。”传上有不死药,以黄金、白银为宫阙。战国齐威王、宣王、燕昭王,
①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四十里,与凤阳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定远县: 韭山 “山暖多韭,因名。上有石城,兵火时保聚处也。山下有涡穴,涧水尝流不竭”。②即今浙江象山县东韭山列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
明置,属长乐县。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松下。为长乐之咽喉,福清之门 户。洪武二十年 (1387)移海口镇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: 嘉靖二十七年 (1548),“倭寇自松下突入海口澳登陆,攻福清之镇
①在今河北涞水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长庆元年(821),朱克融以卢龙叛,“易州刺史柳公济败幽州兵于白石岭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广东乐昌市北十五里。又名周山、宝山。唐沈佺期有《自乐昌泝流至白石岭下》诗。(1)
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“白水市”条下:“又大营废驿,在县北五十里。岳武穆尝驻兵于此。今为大营铺。”
在今湖北黄石市西铁山区。唐、宋时已设冶铁场。清光绪十七年(1891)建汉阳铁厂。二十二年(1896)改为商办。三十四年(1908)与萍乡煤矿合并,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。民国时年产五十万吨铁。今属
北魏改长利郡置,属洛州。治所在南商县(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)。北周以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