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东县

巴东县
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乐乡县置,属信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长江北岸旧县坪。《寰宇记》卷148:巴东县“在巴之东,因以为名”。大业初属巴东郡。唐属归州。北宋太宗时移治今巴东县。南宋时尝移江北旧治,后复迁今巴东县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②即东巴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洪口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巴东县:“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太平县。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,改为巴东县。”


(1)古县名。又作东巴县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太平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通江县东。“以处巴江之东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属壁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并入通江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北省西部,西北邻重庆市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3219平方千米。人口48.3万,其中土家族占37%。辖10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信陵镇。秦、汉为南郡巫县地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属巴东郡。东晋置归乡县,属建平郡。南朝梁后废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改名乐乡县,治今县东,属信州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称巴东县,治今长江北岸旧县坪,唐属归州。因在古巴东郡之东得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归州巴东县:“在巴之东,因以为名。”北宋移治今址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属夷陵州,隆庆四年(1570年)还属归州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属宜昌府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荆宜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恩施专区,1970年属恩施地区。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地处鄂西山地。县域成南北长条状,南北长达130千米,东西宽仅30千米。长江和清江分别在北部及南部由西向东横穿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、油菜籽、烟草、薯类,盛产柑橘、苹果、柿子、核桃、茶叶、油桐、乌桕。草场丰富,为中国山羊基地县。猪鬃、山羊板皮、锦橙为地方名产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铅、锌、金、锰、磷、石墨、石膏、硫黄、石灰石等。有机械、轻纺、化工、煤炭、电力、冶炼、铸造、建材、食品等工业。209、318国道经此。巴东港为长江重要港口。长江三峡部分库区和清江一级水利枢纽坝址水布垭均在境内。名胜古迹有西陵峡、秋凤亭、神农溪、格子河峰林、无源洞、龙王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来谷

   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年(714),吐蕃将岔达延等寇渭源,“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。……“(薛)讷时在武街,去大来谷二十里,虏军塞其中间,(王)晙复夜出袭之,虏大溃,始得与讷军合,追

  • 建武军

    ①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咸通后改岭南西道节度使置,治所在邕州 (今广西南宁市南郁江南岸)。五代南汉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及越南部分地。北宋初废。②五代南唐升元六年 (942) 置,治所在天长市 (即今安徽天长

  • 绥平县

    金正大三年 (1226) 升绥平砦置,属绥德军。治所在今陕西子洲县西南淮宁河畔。元初废。古县名。金末升绥平寨置,治今陕西省子洲县南,属绥德州。元初废。

  • 嵇山

    ①在今安徽濉溪县南。《晋书·嵇康传》:嵇康 “其先姓奚,会稽上虞人,以避怨,徙焉。铚有嵇山,家于其侧因而命氏”。②一名秋山。在今河南焦作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53修武县: “山阳城北有秋山。即嵇康之园宅

  • 勐 (猛) 托

    即今云南临沧县西南勐托村。清有把总额外外委驻防。

  • 沙岭驿

    明置,属海州卫。即今辽宁盘山县东南沙岭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2:沙岭驿“在(海州)卫西八十九里”。《明史·王化贞传》:天启间,化贞“遇大清兵平阳桥。锋始交,(孙)得功及参将鲍承先等先奔,镇武、闾阳兵遂大溃

  • 焚经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白马寺附近,遗址在陇海铁路两旁,为两个夯土圆丘。丘前原有德浩法师等所立的石碑,上书 “东汉释道焚经台” 七字。现石碑已迁移于白马寺内下僧院中。关于焚经台的传说大意是: 永平十四年 (7

  • 百药山

    一名白若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庐江县“冶父山”条下:“又百药山在县南十里。山产药。《志》云:县之镇山。”

  • 双江镇

    ①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驻地双江镇。清属绥宁县,置双江巡司。1951年划入通道县。195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迁治于此。②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北双江镇。民国《潼南县志》卷1:双江镇在“县西二十里”。③即今四川

  • 白下城

    即白石垒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,幕府山南麓。其地本名白石陂,后人在此筑白下城。《宋书·文帝纪》:元嘉二十年(443),“车驾于白下阅武”。即此。南朝齐、梁时为南瑯玡郡治。唐武德时改金陵县为白下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