巩昌布政使司
清康熙六年(1667)改陕西右布政使司置,治所在巩昌府(治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及甘肃东南部。七年(1668)改为甘肃布政使司。
清康熙六年(1667年)改陕西布政使司置,治巩昌府(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及甘肃东南部地区。七年改为甘肃布政使司,移治兰州府(今甘肃兰州市)。
清康熙六年(1667)改陕西右布政使司置,治所在巩昌府(治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及甘肃东南部。七年(1668)改为甘肃布政使司。
清康熙六年(1667年)改陕西布政使司置,治巩昌府(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及甘肃东南部地区。七年改为甘肃布政使司,移治兰州府(今甘肃兰州市)。
在今宁夏灵武县西。《金史·西夏传》:夏相任得敬胁其主仁孝欲分夏国,大定十年 (1170)“乃分西南路及灵州啰庞岭地与得敬”。即此。
明置,属南江县。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二百三十五里米仓山,与陕西南郑县交界道口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巴州“米仓关”条下:“《郡志》:大小巴山之间有巴峪关,嘉靖中置。”
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:云门洞“在万承州(治今龙门镇)南五里。外嶙峋而内宽敞,北广南狭,为往来孔道”。
一作龙舟峪关。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六十里北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祁县: 隆州谷关 “县东南九十里,南通沁州,北通徐沟县,西壁皆山,道傍有水,即胡甲水也。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。亦曰隆州谷北关”。
在今广西合浦县西北四十里乌家镇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卷18:合浦县有乌家铺。
即今甘肃环县西南七十里合道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元十三年(797),“上以方渠、合道、木波皆吐蕃要路,欲城之。……二月,(杨)朝晟分军为三,各筑一城”。即此。宋置合道镇。
古道路名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,“连山绝险,飞阁通衢”。为石牛道中一段。三国蜀汉诸葛亮重凿剑山架道,以通行旅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 汉德县 “有剑阁道三十里,至险”,为川陕
当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或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齐永明十年(492),魏以怀朔镇将阴平王(拓拔)颐等分三道伐柔然,“中道出黑山,东道趣土卢河,西道趣侯延河。军过大碛,大破柔然而还”。
①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东海县: “西捍海堰在县 (今海州镇) 北三里,南接谢禄山,北至石城山,南北长六十三里,高五尺。隋开皇九年县令张孝征造”; “东捍海堰在县东北三里,西南接苍
即今青海天峻县驻地。1955年于此置天峻县。1959年改名新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