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嵬山

嵬山

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沁水县: 嵬山在 “县东九十里。一名隗山,其形峻岌,与群山连绵不绝”。

②即今浙江东阳市东北五十里巍山屏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东阳县: 嵬山 “与大白 (山) 相连。山凡六面,上有三十六井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韦州堡

    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镇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二》:韦州堡“在灵州东南二百二十里,即故韦州。明宏治十年置千户所,筑城周二里。今设把总”。

  • 马场垣遗址

   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,北濒湟水。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面积三万多平方米。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和窖穴遗迹十分丰富,包含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、齐家文化、辛店文化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

  • 浙江东道

    唐方镇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,治所在越州 (今浙江绍兴市)。长期领有越、衢、婺、温、台、明、处七州,相当今浙江省衢江流域、浦阳江流域以东地区。中和以后,先后建号义胜军、威胜军、镇东军。乾宁中,为

  • 隆昌寺

    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宝华山上,西距南京市六十里。始建于南朝梁,宝志和尚曾在此 “结茅成舍” 而称道场。明万历年间重建,赐额 “护国圣化隆昌寺”。明末见月和尚在此建立戒坛,传授戒律,遂成为律宗专门道场。清康

  • 南温泉

    又名观音寺温泉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六十里南温泉镇南花溪河畔。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 卷1: 观音寺温泉在 “县南五十里介石场西。地名温泉塘。塘后有观音寺。源出建禹山,塘周围五丈,水深四尺,性温,浴可疗疾。男

  • 石渠县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于德尔格忒宣慰司极北地区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在色许(今四川石渠县)。以境内最大的喇嘛寺色须寺的谐音得名。“石渠”,藏语意为“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”。色须寺为其后人所建。1913年属

  • 高岭

    在今广东阳东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高岭在 “县北六十里。有石洞,洞门迂曲,仅容一人,内宽广容千人,泉出其下,响如鸣珂。昔人避贼于此,贼不敢犯。其中又有一洞,石壁峭削,不可上下,乡人名铁

  • 阜城卫

    即今湖北老河口市北光化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光化县: “旧治在西。隆庆末,改建于阜城卫,即今治也。”

  • 狼心山

    ①一作琅心山。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柯柯乌拉山。清乾隆 《肃州新志》 第2册: 狼心山“在州东北七百里”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: “旗东北有狼心山,在金塔寺堡北六百里,南去镇

  • 安息墟

    即今江西信丰县东南安西镇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安息墟“在信丰县东南六十里,安息水所经”。在今江西省信丰县东南。清属信丰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