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陵
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阳县: “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。”
②清德宗光绪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。
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。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据旧志载崇陵封内40里,可知范围之大。陵冢高凸于山环水抱的山坳中,全用方形和长方形青石块叠砌,石块凿出凹槽,卡有铁栓板,浇灌生铁汁,颇为坚固。原来陵园四门,均有石刻,现南门有华表、天马、鸵鸟、石人、石马等,多残破不全。陵墓曾被盗掘,但陵冢山势、水形和石刻,仍雄伟壮观。
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阳县: “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。”
②清德宗光绪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。
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。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据旧志载崇陵封内40里,可知范围之大。陵冢高凸于山环水抱的山坳中,全用方形和长方形青石块叠砌,石块凿出凹槽,卡有铁栓板,浇灌生铁汁,颇为坚固。原来陵园四门,均有石刻,现南门有华表、天马、鸵鸟、石人、石马等,多残破不全。陵墓曾被盗掘,但陵冢山势、水形和石刻,仍雄伟壮观。
又称通灵洞。在今云南开远市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阿迷州: 买吾山 “有南洞,亦曰通灵洞。邹应龙记云: 阿迷州南有岩穴数处,旧为逋薮。即买吾诸山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 通灵洞“在阿迷州东
在今江西九江市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江州浔阳县: “东有秋水堤,大和三年刺史韦珩筑。”
明置,属资阳县。在今四川资阳市南三十里南津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 钓鱼峰 “在渭南县东南十七里。峰东滨赤水。相传王嘉尝钓于此”。
即今江苏灌云县北板浦镇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 板浦镇 “有盐场。为商贾辐辏之所”。1913年于此置灌云县。1948年灌云县徙治大伊镇。在江苏省灌云县北部。面积78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
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勾漏山主峰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6:勾漏山,“《志》云:勾漏洞天,四面石山回绕。其中忽开,平野数里。洞在地上,不烦登陟,外微敞豁, 中有暗溪, 穿贯而入”。包括宝圭、玉阙、白沙、桃源
即钦察、察合台、窝阔台、伊儿汗国。成吉思汗西征 (1219—1224) 后,将所征服地区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术赤、察合台、窝阔台管理,先后建立了钦察汗国、察合台汗国、窝阔台汗国。蒙哥汗 (宪宗) 命其弟
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北五里至袁江会口段之赣江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4临江军: 蛇溪水 “在清江县东。其源自临江镇之下五里,分江水为溪,五十里至蛇溪复与江流合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: 蛇
亦作赤胛山。又名火焰山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北岸,相近为白帝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……南连基白帝,山甚高大,不生树木,其石悉赤。土人云,如人袒胛,故谓之赤岬山。”《元和志》逸文卷1
在今云南陇川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9陇川宣抚司:沙坝“在司境。亦设险处。正统八年,王骥再征麓川,使郭登守沙坝”。集镇名。在广东省英德市西南部。人口1.1万。为原沙坝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处水边河畔,有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