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庆军
南宋绍兴十四年 (1144) 以高宗潜藩升蜀州置,治所在晋源县 (今四川崇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新津等市县地。淳熙四年 (1177) 升为崇庆府。
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年)以高宗潜藩,改蜀州为崇庆军,治晋原县(今崇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崇州、新津两市县地。属成都府路。淳熙四年(1177年)升为府。
南宋绍兴十四年 (1144) 以高宗潜藩升蜀州置,治所在晋源县 (今四川崇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新津等市县地。淳熙四年 (1177) 升为崇庆府。
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年)以高宗潜藩,改蜀州为崇庆军,治晋原县(今崇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崇州、新津两市县地。属成都府路。淳熙四年(1177年)升为府。
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三十里南营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南把截堡 “城周一里有奇,迤南隘口有七,今设把总”。
又作干崖甸。宋大理置,属腾冲府。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。元改镇西路。赖,又作额。大理置,治今云南省盈江县东北旧城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置镇西路。
北宋元符中改通会关置,属会州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。金大定八年(1168)改名会安关。北宋元符元年(1098年)以颠联关改名,在今甘肃省榆中县西北。金大定八年(1168年)改名会安关。
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十五里秧溪河口,现已没入太平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龙镇石“在太平县穰溪东北。下临深潭,冬夏澄澈如一,号麒麟潭。其石高二丈余,世传龙镇水最宜纸”。
①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砖桥乡。清光绪 《庐州府志》 卷3庐江县: 砖桥镇在 “县南六十里”。②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十四里砖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江都县东北有砖桥。民国 《江都县续志》 卷1: “
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” 荆山应在今陕西境内。但后人亦有人认为在此者。《元和志》 卷6湖城县: “荆山,在县南。即黄帝铸鼎之处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卷29河南
北宋置,属长山县。在今山东高青县西南小清河北岸陶唐口。
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四十里庐山。《水经·庐江水注》:“庐山之北有石门水,水出岭端,有双石高竦,其状若门,因有石门之目焉。水导双石之中,悬流飞瀑,近三百许步,下散漫十数步,上望之连天若曳,飞练于霄中矣。”
战国赵邑,即今山西广灵县西十里平城乡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孝成王十九年(前247),“赵与燕易土,以龙兑、汾门、临乐与燕;燕以葛、武阳、平舒与赵”。西汉置平舒县。即“徐州(6)”。
即今河北蔚县西南四十里石门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蔚州: 隘门关 “路通灵丘、广昌二县。宋置戍守于此。明初置巡司。其东有龟峪,路通广昌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