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林关
明置,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印江县: 峨林关在 “县南七里”。
明置,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印江县: 峨林关在 “县南七里”。
即上、下罗计堡合称。上罗计堡在今四川珙县南七十里上罗镇; 下罗计堡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五十里下罗乡 (老堡场)。明于两处调叙南卫官兵戍守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左卫镇。建文四年(1402)徙治蔚州(今蔚县),永乐元年(1403)又徙治通州(今北京市通县),次年徙治德胜堡(今万全县),宣德五年(1
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。后废。
即杖义城。在今四川汉源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伏义城在“所南九十里。唐李德裕筑此,以制大渡、清溪之险”。伏为杖之误。
即北固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。《南史·梁宗室传上·萧正义传》:北固山“蔡谟起楼其上,以置军实。 …… (梁武帝)登望久之, 敕曰:‘此岭不足须固守,然京口实乃壮观’。乃改曰北顾”。即“北固山”。
又作喜剌兀卫、希剌温卫、喜剌乌卫。明永乐五年 (1407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颜楚河至绥芬河下游地区。后废。又称喜剌兀卫、喜剌乌卫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置,治所不详。辖境约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改陈州直隶州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淮宁县(今河南淮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项城市及淮阳、扶沟、太康、西华、沈丘、商水等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升陈州为府,治淮
西魏恭帝 三年(556) 改难江县置,为北水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南八庙场。《寰宇记》卷139清化县: 废盘道县 “因龙腹山道路盘曲为名”。隋属清化郡。唐武德初属巴州。贞观十一年 (637)其治所东
一名皮思海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31汉阳县:刀环河“以河形弯曲,像刀环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阳府“太白湖”条下:“府西南五十里有刀环湖,以形似名也。”
即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浪沧乡 (公郎)。旧属蒙化县,民国时设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