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 (嶽) 壻山
即岳山。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。《汉书· 郊祀志》: “岳壻山之属为小山川。”清金棨《泰山志》 引 《黄溍笔记》: “俗称妇翁曰泰山。说者以为泰山有丈人峰,故有是称。然古者通谓尊长曰丈人,非特妇翁也。或又引张说东封事,其说尤凿。按 《汉 · 郊祀志》: 大山川有岳山,小山川有岳壻,山岳而有壻,则岳可以谓之妇翁矣。世俗之称谓未必不以是,或又因岳山而转为泰山耳。”
即岳山。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。《汉书· 郊祀志》: “岳壻山之属为小山川。”清金棨《泰山志》 引 《黄溍笔记》: “俗称妇翁曰泰山。说者以为泰山有丈人峰,故有是称。然古者通谓尊长曰丈人,非特妇翁也。或又引张说东封事,其说尤凿。按 《汉 · 郊祀志》: 大山川有岳山,小山川有岳壻,山岳而有壻,则岳可以谓之妇翁矣。世俗之称谓未必不以是,或又因岳山而转为泰山耳。”
南宋改青墩场为青村场。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青村守御千户所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于此置奉贤县。清时设盐课大使,后设场知事。
即邹峄山。亦作驺山、邾峄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“漷水又径鲁国邹山东南,而西南流。《春秋·左传》所谓峄山也。邾文公之所迁,今城(按指邹县旧治)在邹山之阳。……山东西二十里,高秀
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。明万历《贵州通志》卷8永宁州:安笼箐山在“(慕役)司北五十里。山峦相接,林木蓊密。周四十里。官道经其中,险阻难行”。
即雒马五盐井。在今云南洱源县西,与云龙县接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“五盐井提举司,洪武十六年置,万历四十二年废。”
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南四十五里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“巨洋水又东北径晋龙骧将军、幽州刺史辟闾浑墓东而东北流,墓侧有一坟,甚高大,时人咸谓之为马陵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5谓臧台“又西五里有马陵台”。
在今湖南桂阳县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军:龙渡山“又名神渡山。在军南三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桂阳州:龙渡山“州之望山也。下有源泉,溉田甚溥”。
元太宗七年 (1235) 改东夏国南京置,属开元路。治所在南京城 (今吉林延吉市东十五里城子山古城,一说在今朝鲜会宁西云头城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图门江流域一带。后废。蒙古太宗七年(1235年)置,治今吉
又称样备诏。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。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及漾濞彝族自治县。开元中为南诏所并。
即今四川梓潼、盐亭、射洪等县境之潼江、梓江。《水经· 梓潼水》: “梓潼水出其县北界,西南入于涪,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。”
在今浙江金华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一》: 紫微岩 “在金华县西北三十里金华山西。一名讲堂洞。有石室,深广十丈。梁刘孝标弃官舍其下,撰 《类苑》,人呼为书堂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