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峒山
在今浙江建德市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严州府寿昌县: “东南有岩峒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严州府》: 岩洞山 “在寿昌县 (今寿昌镇) 东南三十里,跨兰溪县界,高与金华山等”。
在今浙江建德市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严州府寿昌县: “东南有岩峒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严州府》: 岩洞山 “在寿昌县 (今寿昌镇) 东南三十里,跨兰溪县界,高与金华山等”。
①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四十里。西晋废。②北魏景明三年 (502) 置,属南清河郡。治所即今山东高唐县。北齐属平原郡。隋属武阳郡。唐属博州,长寿二年 (693) 改崇武县,神龙元年
唐置,为羁縻州,属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温泉县 (今广西宜州市东南六十里清潭村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温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温泉州。北宋属宜州,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废。唐置羁縻州,治温泉县(
在今浙江象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象山县:东溪岭在“县西南四十里”。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澂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。当地彝语称鲁乃,“鲁”为石头,“乃” 为黑色,意即长满黑石头的地方。明属澂江府。1913年改为路南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
隋义宁元年(617)置,治所在垣县(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等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废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置,治垣县(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)。辖境相当
①亦名狼山。在今河北怀安县(柴沟堡镇)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怀安卫:“良山在卫西十五里。旧名狼山。《志》云:魏主珪天赐二年如狼山,至于延水。《志》以为即此狼山也。”明永乐中,车驾驻此, 因改今名。②即
即风陵渡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。《元和志》卷12河中府河东县:“风陵故关,一名风陵津,在县南五十里。魏太祖西征韩遂, 自潼关北渡,即其处也。”黄河重要津渡之一。即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之风陵
唐上元二年(675)改玉山州置,治所在乌雷县(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村)。《元和志》卷38陆州:“以在海南,有陆路通海北, 因以为名。”天宝元年(742)改为玉山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陆州。辖境相当
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即今广东德庆县。东晋属晋康郡。南朝宋元嘉中为晋康郡治。齐属晋康郡。梁复为晋康郡治。隋属信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 为康州治。天宝初为晋康郡治,乾元初复为康州治。南宋为德庆府治。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七十里,接宁国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宣城县: 柏枧山在 “府东南七十里,与宁国县接境。山之阳,即文脊山也。谿谷邃深,峰崖回曲,飞流界道,跨岫为梁”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六》: “昔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