岔路口镇
清置,属德惠县。即今吉林德惠市东北岔路口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德惠县官商路:“东:岔路口达榆树。”
在吉林省德惠市东北部,东北濒松花江。面积220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岔路口,人口 2900。因位于三岔路口而名。1949年为岔路口区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稻。有农具加工、饲料等厂。德大公路经此。
清置,属德惠县。即今吉林德惠市东北岔路口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德惠县官商路:“东:岔路口达榆树。”
在吉林省德惠市东北部,东北濒松花江。面积220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岔路口,人口 2900。因位于三岔路口而名。1949年为岔路口区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稻。有农具加工、饲料等厂。德大公路经此。
即大古剌。在今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下游一带。或在勃固,或在丹那沙林。《新唐书·南蛮下·骠》:“由弥臣至坤朗,又有小昆仑部,王名茫悉越,俗与弥臣同。由坤朗至禄羽,有大昆仑国,王名思利泊婆难多珊那。川原大于弥
秦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。汉属济阴郡。三国魏属东郡。西晋属濮阳国。北魏为濮阳郡治。隋属东平郡。唐、宋为濮州治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废入濮州。1931年析濮阳县黄河以东地复置,属山
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屯务厅》: 刮耳崖 “在崇化屯东十三里。悬崖峭壁,形势险阻”。
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由锡埒图库伦喇嘛旗及奈曼旗等地置,属奉天省朝阳府。治所在小库伦(今库伦旗驻地库伦镇)。为清时著名马市。1914年属热河特别区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31年迁今奈曼旗东北
在今河南卢氏县西北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卢氏川水“北出卢氏山,东南流径卢氏城东,东南流注于洛”。《元和志》卷6卢氏县:“地有卢氏山,或言卢敖得道于此。”
西汉置,为中山国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,南北百步,东西百余步,水色正黑, 俗名黑水池。或云水黑曰卢,不流曰奴,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。”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定都
在今安徽怀宁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6安庆府:百子山“在怀宁县(今潜山县)东八十里。山有寺,聚僧百余人”。
明置,在今贵州清镇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 威清驿 “上通安平,下达省城,为往来要道”。
唐宝应元年 (762) 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。唐末废。
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三堆镇。镇以三堆坝名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二》:三堆坝“在昭化县北二十五里。江岸有大石三堆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