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丹州
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升山丹县为州,属甘肃行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山丹县地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改为山丹卫。
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置,治今甘肃省山丹县。属甘肃行省。明洪武初废。
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升山丹县为州,属甘肃行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山丹县地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改为山丹卫。
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置,治今甘肃省山丹县。属甘肃行省。明洪武初废。
辽、金北境边堡。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尔札河上游南乌尔再和苏台。《圣武亲征录》: “塔塔儿部长蔑里真笑里徒背金主约,金主遣丞相完颜襄帅兵逐塔塔儿北走。上闻之,遂起兵自斡难河迎讨之,……与战纳剌秃失图、忽剌
北宋改三川县置,属洛交县。在今陕西富县西南六十里固县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误作三水镇。(1)在河南省栾川县西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川,人口2260。因地处上、下、北三条川的交
南朝梁大同三年 (537) 建,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。唐宋之问有 《游称心寺》 诗。梁大同三年(537年)建。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北。
①或作德江。在今贵州思南县东南一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南府安化县:“东南有水德江,即乌江之分流……下流亦入于涪陵江。”②即今贵州、四川二省之乌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彭水县:水德江“在县东南。其上源即
在今广西凭祥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凭祥州: 坡干山 “在州治北。有六尖峰”。
又名白土寨窑址。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六里青龙山南麓。以出产白瓷土著称。建于唐代,出产民用、佛用、建筑用的彩瓷。北宋达到极盛,建窑七十二座,产品畅销今苏、鲁、皖、豫等省。现尚可辨识窑址十余座。
明洪武初置,属清远卫。治所在南雄府 (今广东南雄县)。后废。
①西汉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里昌城村。东汉属齐国。南朝宋废。②南朝宋改临朐县置,属齐郡。治所即今山东临朐县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名逢山县,大业初复名临朐县。③南齐置,为宋平郡治。治
即今河北东光县东南二十八里秦村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东光县图: 东南有秦村。在河北省东光县东南部。面积73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秦村,人口5000。始有秦姓定居,故名。1956年设
①即今山西襄垣县西南夏店镇。《清一统志 ·潞安府》 “东周镇” 条下: 夏店镇 “在县西三十里”。②即今山东昌邑市东北二十里夏店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昌邑县有 “夏店马驿”。《清一统志 ·莱州府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