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止山
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之牙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莱郡腄县: “有之罘山祠。居上山,声洋(丹) 水所出,东北入海。” 居上山之 “上” 系 “止”之讹。
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之牙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莱郡腄县: “有之罘山祠。居上山,声洋(丹) 水所出,东北入海。” 居上山之 “上” 系 “止”之讹。
清乾隆二十年(1755)置,在今贵州盘县东北。
①即春秋楚大隧、直辕、冥阨三隘道的总称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、鄂界上。《左传》: 定公四年 (前506),楚史皇谓子常曰: “若司马毁吴舟于淮,塞城口而入,是独克吴也。” 杜注: “城口,三隘道之总名。
楚离宫之一。(1)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龙湾古华容县城内。前535年筑。《左传》昭公七年(前535年):“楚子成章华之台,愿与诸侯落之。”或说在今湖北省荆州市,相传为楚灵王筑,即豫章台。(2)在今安徽省
即今山东乐陵市南杨安镇。清乾隆《乐陵县志》卷1:杨安镇在“县南二十五里”。在山东省乐陵市境中部偏南。面积53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安镇三岔口,人口 1530。据传穆桂英挂帅出征,杨
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四十九里马头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三年(1853)二月,“归德府属之永城县有大股土匪啸聚薛家湖、马头寺等处肆掠”。
即安岳山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一》: 岳山 “在安岳县西南一里。县以此得名”。即“吴山(2)(2)”。
唐天宝初 (742) 改长城县置,属姚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南二十八里七街。《寰宇记》 卷79泸南县: “以在泸水之南为名。” 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年)置,治今云南省大姚县南。以地在
又名白土寨窑址。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六里青龙山南麓。以出产白瓷土著称。建于唐代,出产民用、佛用、建筑用的彩瓷。北宋达到极盛,建窑七十二座,产品畅销今苏、鲁、皖、豫等省。现尚可辨识窑址十余座。
北宋置,属尉氏县。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里铺。金兴定二年(1218)升为洧川县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与尉氏县交界处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改置洧川县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苏省丰县南部,
明正统十一年 (1446) 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镇江关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,“西番思曩日等族来归,进马百三十匹,命给金铜信符并赐文绮袭衣”。弘治三年 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