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3年改缅宁厅置,后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。1954年云南省 《补报我省请更改平彝等八县原名理由》: “寓有征服者恩赐边疆少数民族永远宁顺之意。” 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4年改临沧
殷邑名。一作沬。即今河南淇县。《尚书·酒诰》: “王若曰,‘明大命于妹邦’。” 郑注: “纣之所都处也。” 殷自武乙以后皆都于此。西周初纣王子武庚及卫国亦相继都此。古邑名。又作沫。在今河南省淇县。殷自
东晋末置,属晋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。南朝宋初为晋康郡治,元嘉中废。南齐复置,为广熙郡治。梁为平原郡及泷州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平原县。古县名。晋末置,治今广东省罗定市东南。属晋康郡。南
即今福建上杭县北九洲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)始置汀州及长汀县,尝为州、县治。旋徙治东坊口(今长汀县东北东街),又迁白石村(即今长汀县治)。
亦作大黄江。指今越南红河下游,河南宁省北面之红河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 永乐七年 (1409),张辅等讨简定,“由黄江、阿江、大安海口至福成江,转入神投海口,尽去贼所树桩栅”。
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南诏后期为丽水节度驻地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2:丽水“南流过丽水城西”。丽水城因丽水得名。南诏为丽水节度使治,即今缅甸北部、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
战国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康王城。《元和志》卷11:“城临墨水,故曰即墨。”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威王召即墨大夫……封之万家。”《乐毅传》:燕将乐毅“下齐七十余城,唯独莒、即墨未服”。古
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沙湾镇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1绥山县:小峨眉山“在县南六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2嘉定府:小峨山“在峨眉县南三十里,一名铧刃山,又有李仙洞”。
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四十里黄碾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,“晋王军于黄碾,距上党四十五里”。胡三省注: “黄碾村在潞州潞城县。”
西周时东夷小国。在今山东莒县西南、沂南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宣公九年 (前600),“齐侯伐莱。秋,取根牟”。杜注: “根牟,东夷国也。今琅邪阳都县东有牟乡。” 《左传》: 昭公八年 (前534),“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