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江

小江

①在今广东澄海市北。宋置小江巡司于此。

②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思州:小江“在州东南。即源出峨利江之右江也。流经州境,入宣化县界”。

③在今广西浦北县东。源出浦北县北,南流为浦北县与博白县界水,至马口注入南流江(西门江)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合浦县:“廉江在北,一名西门江。自广西博白入,迤西流,右纳小江水。”

④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。清设把总驻防。

⑤即今四川云阳县西双江镇。明嘉靖《云阳县志》卷下:“小江渡去县五十里巴阳驿。”民国《云阳县志》卷5:彭溪“南入于江,今曰小江口,古之彭口也。去县西七十五里”。

⑥古名彭溪。又名开江。在今四川开县、云阳县境,为长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云阳县:小江“在县西六十里。源出新宁县界,流经开县,合清江入县境,又西南注于大江。亦谓之开江,对大江而言,谓之小江”。上源为开县东之东河(清江水)和南河(临江),在开县城南汇合南流,纳普里河(垫江),东南于小江口注入长江。


金沙江支流。在云南省东北部。因东川一带称金沙江为大江,相对称此江为小江。源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部清水海,名响水河、功山河;向北流至昆明市东川区境名大白河、小江;至巧家县南部汇入金沙江。长140千米,流域面积3086平方千米。大部分河段成峡谷,沿江泥石流沟发育。支流有晓光河、乌龙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顶山

    又名四鼎山、朝霞山。在今安徽肥东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8庐州:四顶山“在合肥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作四鼎。《郡国志》:魏伯阳炼丹之所。罗隐诗:胜境天然别,精神入画图,一山分四顶,三面瞰平湖”。“四顶

  • 鹿起山

   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5庐州: 鹿起山 “在舒城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岳山图》 跋云: 昔有名僧过其下,一鹿自山出,僧因此即其地以化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 鹿起山 “上有试心台、洗剑

  • 俆州

    春秋时为齐地。即古薛国。在今山东滕州市南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 “田常执简公于俆州”,既而 “田常弑简公于俆州”。《集解》: “ 《春秋》 作舒州。” 《索隐》: “ 《说文》 作 ‘䣄

  • 玉带桥

    在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通贤镇姚市河上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玉带桥“在治北四十里。即国清寺桥。乾隆五年重修,上竖以亭,为四达要路。嘉庆五年为贼所焚,十年重修”。

  • 白玉县

    1913年改白玉州置,属边西道。治所即今四川白玉县。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西部,西邻西藏自治区。属甘孜藏族自治州。面积1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辖1

  • 思峨洞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兴晏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3泸州: 思峨洞 “距州二百里,隶乐共城。初入稍隘,已乃渐阔,石髓凝结,千态万状。前行数丈,豁然宛若堂室,周匝可五七丈。又数十步,深明高广,可容数百客。俗传

  • 宜陵镇

    北宋置,属江都县。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宜陵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扬州府: 宜陵镇在 “府东北六十五里。地势高阜,民居稠密,自湾头达泰州之道也”。在江苏省江都市南部、通扬运河两侧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

  • 八哈剌因

    即今波斯湾西岸巴林国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有“八哈剌因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三都

    ①《左传》:定公十二年(前498),“仲由为季氏宰,将堕三都”。杜注:“三都,费、郈、成也。”②相传古蜀国有三都: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、广都(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中和镇)、新都(今四川新都县)。东晋常璩《

  • 泾阳

    西周邑名。战国为秦都之一。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。《诗经· 小雅·六月》: “侵镐及方,至于泾阳。” 《史记· 秦始皇本纪》: “肃灵公,昭王子也,居泾阳。” 皆此。古邑名。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境。《诗经·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