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尉犁县

尉犁县

1914年改新平县置,属新疆阿克苏道。治所在孔雀河 (即今新疆尉犁县)。1920年改属焉耆道。1930年属焉耆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


(尉yù)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,南依塔克拉玛干大沙漠。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。面积5.97万平方千米。人口10.9万(含兵团农二师五个团场4.3万)。辖2镇、7乡、4场及5个团场。县人民政府驻尉犁镇。尉犁县由古西域三十六国尉犁、渠犁、楼兰等国的部分领地组成,汉朝曾先后派兵屯垦渠犁,明代尉犁称罗布淖尔,蒙古语意即“汇入多水之湖”。昆齐,维吾尔语意即“皮匠”。以后隶属焉耆管理,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始设新平县,1914年恢复故名尉犁县。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。塔里木河、孔雀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。自然资源蕴藏丰富,开发潜力巨大,100万亩胡杨林为国家重点资源保护区;有野生甘草133万亩,罗布麻130万亩,野生动物种类主要有双峰驼、塔里木马鹿、麋鼠、野猪、大头羊、豹、熊、狼、鹅喉羚、塔里木兔等。矿产有蛭石、石灰石、石墨、金、铜、磷、煤、盐等,其中蛭石占全国总储量的93%。主要河流有塔里木河、孔雀河、拉依河、渭干河等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稻、瓜果等。工业以棉花、蛭石、甘草、罗布麻等加工利用为主,有西尼尔工业园区。218国道经此。古迹有营盘古城、兴地岩画、蒲昌古城、脱西克吐烽燧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常山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恒州。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。大业初废。②唐咸亨五年 (674) 分信安县置,属婺州。治所在今浙江常山县治东三十二里招贤镇。《元和志》卷26: “因县南有常山为名。

  • 赖州

    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战国齐邑,后入秦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 “朐、缯以北,俗则齐。”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。《水经注》引《鲁连子》曰:“朐、剧之人辩者也”,即此。

  • 荥波

    即荥泽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荥波既豬。” 荥水即济水,战国时济水与黄河相通,西汉平帝后始淤浅,唐初淤为平地。

  • 院场坪

    即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二十里洗溪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
  • 吉乡县

    五代唐改吉昌县置,为慈州治。治所即今山西吉县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改属隰州,元祐元年(1086)复为慈州治。金天德三年(1151)为耿州治。明昌元年(1190)改为吉州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

  • 庙湾寨

    即今江苏阜宁县。《元史·董搏霄传》:至正十六年 (1356),“剿平北沙、庙湾、沙浦等寨”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于此置阜宁县。

  • 太仆寺右旗

    清初设太仆寺右翼牧厂,1936年改为太仆寺右旗,治所在上都河(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上都河)。1949年与明安旗合并设立明安太右联合旗。后又撤销明安太右联合旗,并入正镶白旗和正蓝旗。

  • 赤水山

   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。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永嘉县“破石山”条:赤水山“在府西北百三十里。时有赤水出岩下,一名石室山,上有石室容千人,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,亦曰大若岩”

  • 丰乐县

    ①南朝梁置,属北谯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南六十五里濮集乡古城村。隋废。②唐武德元年(618)析始安县置,属渠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安县北茶坪乡古城寨。八年(625)废入渠江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