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寻甸府

寻甸府

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仁德府置寻甸军民府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三里中古城。明景泰《云南图经志书》寻甸军民府:“蛮名新丁,又名寻甸部,讹为仁地,又为仁德部。蒙氏因名寻甸,段氏因名仁德。元初立万户,后改为府。”辖境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。成化十二年(1476)改寻甸府。嘉靖七年(1528)迁治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。清康熙八年(1669)降为州。


明初改仁德府置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古城。嘉靖年间移治今仁德镇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带。清康熙八年(1669年)降为寻甸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鲁山县

    北周改山北县置,为鲁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鲁山县。隋开皇初改为鲁县。唐初复改为鲁山县,为鲁州治。后属汝州。明属汝州直隶州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中部。属平顶山市。面积2432

  • 岭政县

    即钦政县。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蒙州: “武德四年置南恭州,割荔州之立山、东区、纯义三县置岭政县。……十二年省岭政入立山。”

  • 北宕渠县

    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)置,为北宕渠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盐亭县。西魏恭帝二年(555)改为盐亭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年)置,治今四川省盐亭县。属北宕渠郡。西魏恭帝改为盐亭县。

  • 郫江

    战国秦蜀守李冰开凿。相当今四川成都平原之柏条河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蜀志》: “ (李)冰乃壅江作堋,穿郫江、检江,别支流双过郡下。”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穿二江成都之中。”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:

  • 建宁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梁贞明三年 (917) 改定昌军置,治所在晋州 (今山西临汾市)。后唐改为建雄军。五代方镇名。梁贞明三年(917年)改定昌军置,治晋州(今山西临汾市)。唐时改建雄军。

  • 乌蒙部

    宋代的部名,属叙州羁縻。在今云南昭通市境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69乌蒙府:“古为斗敌甸,乌蒙乃其酋长之祖名,历代相承皆有其地,宋时有名阿杓者始封为乌蒙王。”元代置乌蒙路。

  • 誓下州

    即下溪州。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北会溪坪。《宋史·蛮夷一·西南溪洞诸蛮上》: “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,世有溪州,州有三,曰上、中、下溪,又有龙赐、天赐、忠顺、保静、感化、永顺州六,懿、安、远、新、给、富、来

  • 建安州都督府

    唐置,属安东都护府。治所在建安城 (今辽宁盖州市东北十五里青石岭)。后废。

  • 零丁洋

    一作伶仃洋。在今广东珠江口外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,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曾经此,作《过零丁洋》 诗,有 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 的名句。又作伶仃洋。在今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外。南宋末文天祥

  • 东下冯遗址

    在今山西夏县东北四十里东下冯村北青龙河两岸的台地上。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。文化层厚约2—3米。1974—1979年进行发掘。第一层为耕土层;第二层为黄褐色土层,发现有汉唐瓦片和宋元瓷片;第三层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