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
古国名。风姓。相传为太暤之后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鲁“及宋人盟于宿”。又庄公十年 (前684),“宋人迁宿”,皆此。后入齐为无盐邑。
(1)古国名。春秋小国。风姓。相传为太皞之后。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。《春秋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鲁“及宋人盟于宿”,即此。后地入齐国为无盐邑。(2)古邑名。又作戚。春秋卫地,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北。
古国名。风姓。相传为太暤之后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鲁“及宋人盟于宿”。又庄公十年 (前684),“宋人迁宿”,皆此。后入齐为无盐邑。
(1)古国名。春秋小国。风姓。相传为太皞之后。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。《春秋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鲁“及宋人盟于宿”,即此。后地入齐国为无盐邑。(2)古邑名。又作戚。春秋卫地,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北。
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支流根河。《元史· 太祖纪》: “弘吉剌部归札木哈部与诸部会于犍河,共立札木合为局儿罕,盟于秃律别儿河岸。”《元朝秘史》 作刊沐涟。明代译名坚河。古水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
即今陕西延河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申山,“区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河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可泉县置,属越嶲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。后陷于南诏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可泉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南。属越嶲郡。南诏时属会川都督府。后废。
即栈道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 “白水险阻,栈阁绝败。” 李贤注: “栈阁者,山路悬险,栈木为阁道。”
在今河南南召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南召县载:明正德中,农民起义首领刘三“为官军所败,走死于土地陂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北。明正德中,刘三被官军所败,走死于此。
在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泗城府西隆州:南盘江“经州北,东南至北楼墟,冷水河合治西小水,东北流注之”。有隆林营外委驻守。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北二十里,河北镇东南大石河东岸。明于此置巡司。
在今安徽休宁县南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休宁县:“五畲驿在县南二十五里。”
元改真定府置,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、定州、阜平以南,饶阳、武强、武邑、枣强以西 (安国、深泽、辛集、井陉除外),南宫、隆尧、临城以北地区。明复名真定府。元改真定府置,治真
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。1935年初川陕革命根据地所置城口县迁治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泰顺县城东北部。洪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330。 仙居溪、葛溪在此汇流,河床遂宽,故名。产茶叶、油茶籽。有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