宪州
唐龙纪元年 (889) 置,治所在楼烦县 (今山西娄烦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娄烦县及静乐县东南部。北宋咸平五年 (1002) 移治静乐县 (今静乐县),熙宁三年 (1070) 废,十年 (1077) 复置宪州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改管州。
唐龙纪元年(889年)置,治楼烦县(即今山西娄烦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娄烦县及静乐县部分地。寻废。北宋初复置,咸平五年(1002年)徙治静乐县(即今山西静乐县)。寻又省。
唐龙纪元年 (889) 置,治所在楼烦县 (今山西娄烦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娄烦县及静乐县东南部。北宋咸平五年 (1002) 移治静乐县 (今静乐县),熙宁三年 (1070) 废,十年 (1077) 复置宪州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改管州。
唐龙纪元年(889年)置,治楼烦县(即今山西娄烦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娄烦县及静乐县部分地。寻废。北宋初复置,咸平五年(1002年)徙治静乐县(即今山西静乐县)。寻又省。
在今福建上杭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汀州府上杭县:冷洋山在“县东十五里。高出诸山,俯见县治。下有水进石而出,暑月尤冷”,故名。
又名见子陵。西汉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墓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6: 南陵 “在霸陵南,故曰南陵”。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,陕县与渑池县界崤山上。崤有二陵,南陵为夏后皋之墓
即凭虚洞。又名母猪洞。在今贵州贵定县西。清李宗昉《黔记》:“牟珠洞在贵定县西十五里大道旁。洞口为石门,上有古松一株。门内有观音莲座,石乳所凝也。其上一圆洞透天光,再入则必携炬火,有石钟、石鼓,亦钟乳垂
①东晋置,属南顿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南五十六里秣陵镇北。北齐移治今项城市西南南顿乡,属项城郡。隋大业初改为南顿县。②南朝梁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谓在彭泽县东北二百二十二里
辽置,在今辽宁朝阳市东新店附近。
①又名清凉山。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隅。主峰北台顶, 海拔3058米。《寰宇记》卷49引《水经注》云:“五台山五峦巍然, 故谓之五台山。”山中有显通寺、塔院寺、菩萨顶、殊像寺、南禅寺、佛光寺等,是我国佛教
明置,在今吉林蛟河市老爷岭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“纳丹府东北陆路:那木剌站。”
①在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 唐帽山 “在海城县东南界,相近有弟兄山”。咸丰 《岫岩志略》 卷4: 唐帽山在 “城北一百二十里。地名阳喇峪,山势北向,岩谷幽邃,山顶高凸如布帻,
即今河北滦平县南四十里两间房乡。清置两间房行宫。
在今山西柳林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永宁州:“仙洞山在州西南五十里,一名白马仙洞。洞深远,中有龙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