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宣和殿

宣和殿

北宋东京 (今河南开封市) 宫殿。绍圣二年 (1095) 建成。王应麟 《玉海》 卷160 “宣和殿”载: “哲宗以睿思殿先帝所建,不敢燕处,乃即睿思殿之后为宣和殿,绍圣二年四月二日丁卯,宣和殿成。徽宗昼日不居寝殿,以睿思为讲礼进膳之所,就宣和燕息。大观二年再葺。” 其后宣和殿就成为徽宗时专门收藏鼎彝礼器、古玉印玺和书法图画等文物之地。宣和元年 (1119) 改为保和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山

    ①在今河北霸州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霸州 “莫金山” 条: “南山在州东七十里。乔林修竹,周匝十数里,为州之胜。” 后为河水冲毁,成为平陆。②即君山。又名荆南山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。《

  • 高要县

    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即今广东肇庆市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“有高要山,一名高要峡。” 县以此名。南朝宋改属南海郡。梁为高要郡治。隋平陈废郡,改为端州治。大业初为信安郡治。唐复为端州治。北

  • 华墅镇

   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北四十五里华士镇。清光绪《江阴县志》卷2:华墅镇“市北枕砂山,南俯市河,东西相距三里,南北相距二里余。邑中市镇之大者称华墅、青旸,列肆繁盛,百货皆备,濒江各乡贸布者,向以午夜率明灯列

  • 西乐城

    在今陕西勉县西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建兴七年(229),“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,筑汉、乐二城”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》卷2汉中志城固县:“蜀时以沔阳为汉城,城固为乐城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

  • 海昌屯田都尉

    三国吴置,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县(硖石镇) 西南四十里盐官镇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 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,并领县事。”三国吴置,治今浙江省海宁市西南盐官镇南,属吴郡。隋大业初废。

  • 干封县

    ①唐乾封元年(666)改博城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总章元年(668)复改博城县,神龙元年(705)又改乾封县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徙治岱岳镇(今泰安市)。大中祥符元年(10

  • 制胜关

    唐置,在今宁夏泾源县西北四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中三年 (849),“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石门、驿藏、木峡、制胜、六盘、石峡六关”。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。唐属原州。大中三年(849年)泾源节

  • 青弋江

    今安徽长江南岸最大支流。源出今黟县黟山北麓,合黄山与九华山间诸山溪水,东北至宣州市西与南陵县分界,称青弋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称清水,《说文》 称泠水。《晋书·钟雅传》: 东晋初,钟雅为从事中郎,补宣

  • 高阳国

    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置,治所在博陆县(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、博野、肃宁、安新、徐水、清苑县及保定市地。北魏改为高阳郡。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置,治博陆县(今河北蠡县南)。属

  • 千秋观

    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鸿禧观“在会稽县治东北三里,即唐贺知章宅,置为观,名千秋,宋改今名,为朝官典领之地。明永乐中,又改为明真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