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宣化镇

宣化镇

①北宋置,属六合县。即今江苏南京市北浦口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8真州: “宣化镇在宣化山之阳,为建康往来津渡之要。晋五王南奔渡江于此,至今谓之五马渡。”

②一名宣化店。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北七十六里宣化店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: 同治三年(1864) 四月,太平军 “至宣化镇,踞大胜关卡”。

③明洪武中废宣化县置,属宜宾县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。明置驿及巡司于此。清康熙中俱裁。雍正七年 (1729) 复置巡司,后又裁。


(1)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浦口。在宣化山之阳,东滨江。为长江下游南北往来津要,南岸正对靖安镇。北宋置巡检司及税务。南宋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张浚救濠州,为金人所败,驰入宣化,即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南省登封市东南部。面积54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宣化村,人口2540。古称宣化镇。明末王氏兄弟迁居于此,称王家村,后简称王村。1977年复称宣化。1961年析大冶公社建王村公社,1984年改王庄乡,1998年改名宣化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矿产有煤、铝土和石灰石。有公路通许巩公路。(2)在甘肃省高台县西部。面积94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蒋家庄村,人口590。原名青山堡,后改名为川新堡,1910年前后在此修建一座大庙,名宣化庙,宣化因此得名。1949年属常明区,1953年改九区,1954年改六区。1955年建宣化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8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蚕豆、胡麻、油菜籽。有农具厂、建筑公司、草袋厂等。高金公路经此。境内有台子寺、骆驼城等古遗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梁台 (臺)

    西汉元鼎二年 (前115) 建。在长安城中北关内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乡卢家口村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载: “元鼎二年春,起柏梁台。”《三辅黄图》 卷5引 《三辅故事》 云: “以香柏为梁也。武帝尝

  • 华顶峰

    天台山主峰。在今浙江天台县东北二十八里。海拔1110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9浙江总叙:华顶峰“绝顶东望沧海,少晴多晦,夏犹积雪, 自下望之若莲花之萼,亭亭独秀,因名”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》:崇祯

  • 下章党

    即今辽宁抚顺市东露天区章党街道办事处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志纪要》辽宁省抚顺县:“县属下章党在县市东北二十里, 户数三百五十,人口二千。”

  • 通道镇

    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三防镇。明于此置通道镇巡司。清乾隆五十一年 (1786) 设三防主簿驻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。明置巡检司。清时设千总驻守。

  • 阿模里

    又作阿没、阿昧。即今伊朗北部里海滨阿莫勒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阿模里”。

  • 埔尾堡

    即今福建云霄县南莆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 埔尾堡 “在县南,去云霄九里。初为土堡,后稍缘以山石。正德二年,山寇环攻,不能陷。嘉靖三十六年,倭寇力攻旬余,竟败去。因更增拓,砌以砖石”。明置,在

  • 永兴军路

    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分陕西路东部置,治所在京兆府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、庆阳、宁县和陕西长武、武功、户县、镇安、山阳等县以东,米脂、吴旗二县市以南,山西闻喜、河津二县市西南,河南三门

  • 防城驿

    明置,即今广西防城港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钦州“天涯驿”条:“永乐十四年,张辅奏自天涯驿经猫尾港,至涌沦、佛淘,从万宁县抵交阯,多由水道,陆行止二百九十一里, 比邱温故路近七驿,宜设水马驿传,以便往

  • 高明镇

    亦名高明砦。即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明城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高明县: “本高要县高明镇巡检司,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改为县。”(1)在江苏省如皋市西部、拉马河两岸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

  • 青州站

    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端州百二十 (里) 青州。” 明改散三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