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宝通禅寺

宝通禅寺
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。南宋端平年间由湖北随州大洪山迁此。原名崇宁万寿禅寺,明成化二十一年 (1485) 改今名。现存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 (1865) 至光绪五年 (1879) 建筑。主要建筑有山门、接引殿、大雄宝殿、祖师殿等。为武汉市佛教四大丛林之一。


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南麓。南宋端平年间,由随州大洪山迁此。原名崇宁万寿禅寺,明成化二十一年(1485年)始易今名。现存殿宇,多系清同治四年(1865年)至光绪五年(1879年)建筑。为武汉市四大丛林之一。其建筑皆随山势而起伏,隐现自然,层叠有致。寺内有放生池、圣僧桥、接引殿、东西厅、大雄宝殿、祖师殿、禅堂和宋铸铁钟、明雕石狮等。寺后有灵济塔、法界宫,另有小亭、层台、奇石、幽径等,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,古朴雅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

    简称陕西布政使司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置,有左右二使,治所皆在西安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、宁夏、甘肃三省区及青海东部。清康熙二年(1663) 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

  • 涑水

    在今山东临沂市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沂州: 涑水 “源出费县南天井汪,流经 (沂) 州境,又东入于沂水”。

  • 天岭山

    在今广东龙门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龙门县:天岭山“高千仞,为一邑之望,一名指天岭”。

  • 三石山

   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北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“晚次通川甸,即应昌东二海子间。上登山遥望,指海边石山曰:‘此即三石山也’。”

  • 威蕃城

    在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。唐称威蕃栅,《旧唐书·王涯传》:“一路从绵州威蕃栅入蕃界,径抵栖鸡城,皆吐蕃险要之地。”即此。宋称威蕃亭,筑堡寨于此,以御静州蛮。

  • 大觅出礁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大现礁。1935年命名大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大现礁。

  • 岩门司

    即岩门长官司。今贵州黄平县东南岩门司。《清一统志 ·贵州统部》: 黄平营设把总驻此。清咸丰五年 (1855),张秀眉苗民义军攻占此地。

  • 失连真河

    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部乌拉盖郭勒的支流色也勒吉郭勒(舍野日机河)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“岁壬戌,帝发兵于兀鲁回、失连真河,伐按赤塔塔儿、察罕塔塔儿二部。”《圣武亲征录》:铁木真“止军于阿兰塞,移辎重于

  • 阿集噶珊

    亦作阿即、阿济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马奇托瓦亚河口。清属宁古塔将军,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黑龙江下游南岸有“阿即噶山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南岸,东至海滨旧

  • 新兴郡

    ①东汉建安二十年 (215) 置,治所在九原县(今山西忻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、五台、盂县、定襄县及原平县东部与代县东南部地区。西晋元康中改晋昌郡,后复改新兴郡。北魏永安中改永安郡,移治定襄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