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黄县

宜黄县

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临汝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宜黄县东。地当宜黄水侧,故名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复置,属抚州。八年 (625) 又废。北宋开宝三年 (970) 升宜黄场复置,属抚州。治所即今江西宜黄县。元属抚州路。明属抚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县盛产木材、竹和苎布。


在江西省中部偏东、宜黄河上游。属抚州市。面积 1944 平方千米。人口21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冈镇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析临汝县地置宜黄县,治今址,属临川郡。因县城位于宜、黄二水汇合处,故名。隋省入崇仁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宜黄县,治所仍旧,属抚州;八年又省入崇仁县。五代唐置宜黄场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年)升宜黄场为县,治今址,属抚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抚州宜黄县:“立宜黄县于宜黄水侧,以水为县名。”元隶抚州路。明、清隶抚州府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属豫章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抚州专区,1970年属抚州地区,2000年属抚州市。地处雩山山脉西北麓,源于境南的宜、黄二水在境北汇合为宜黄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油菜籽、豆类、薯类、花生、棉花等,为省蚕茧生产重点县。森林资源丰富,产笋干、香菇、木耳、油茶、松脂等。水力资源丰富,多小水电站。工业有采矿、冶金、机械、建材、纺织、造纸、化工、食品、林产化工、木材加工等。有临宁、林崇、黄石、丰黄等公路纵横县境。为地方剧种宜黄腔发源地。纪念地有黄陂大捷、东陂战役纪念亭。名胜古迹有仙洞、大司马牌坊、石门寺、桃华山寺、石䂬寺、曹山寺遗址、本寂禅师墓、谭纶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云中城

    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云中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》 引《文中子》:“登云中之城,望龙门之阙。”即此。(1)战国赵武灵王筑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赵云中城,秦云中郡也。《史记》曰赵

  • 文泉县

    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)置,属沔阳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洪湖县(新堤镇)。三十年(1765)废入沔阳州。古县名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析沔阳州置,治今湖北省洪湖市。三十年废入沔阳州。

  • 乐都水

    一作洛都水。即今青海东部湟水。《元和志》卷39湟水县:湟水“名湟河。亦谓之乐都水。出青海东北乱山中, 东南流至兰州西南入黄河”。

  • 石门岭

   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象州:“石门岭在州东南十里。”

  • 衙门坡

    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的杨蒙佛。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建衙门进行统治的据点。《滇南界务陈牍·普界陈牍·刀丕文禀》:“至衙门坡,有夷人茅屋三十五家。此地询据土人佥称: 旧时临安府属纳楼土司曾于此建过衙门,管理

  • 九夷

    古时谓东夷有九种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欲居九夷。”疏:“东有九夷:一玄菟、二乐浪、三高骊、四满饰、五凫臾、六索家、七东屠、八倭人、九天鄙。”又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注:

  • 平都城

    战国赵简子所立。在今山西和顺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),高洋欲受东魏禅,“洋拥兵而东,至平都城”,即此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于此置平城县。即今山西省和顺县西仪城。东魏武定八年(55

  • 下包座行当寨

    在今四川若尔盖东南包座乡下包座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置下包座行当寨土千户。

  • 彭坡头

    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彭坡头。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铁南县治此。

  • 渡邑亭

    即今贵州望谟县东南渡邑乡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 卷3罗斛州判: “西南至贞丰州渡邑亭界一百八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