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沟镇
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。明崇祯八年(1635) 筑城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宜沟,人口 8850。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87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汽车配件、木器、面粉等厂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清光绪和慈禧行宫。
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。明崇祯八年(1635) 筑城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宜沟,人口 8850。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87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汽车配件、木器、面粉等厂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清光绪和慈禧行宫。
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南。汉有铁官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滦县西南。属右北平郡。东汉省。后燕慕容宝封高云为夕阳公,即此。
亦作忠镇砦。北宋置,属嘉定府。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南宋嘉定六年(1213),“虚恨蛮犯嘉定府之中镇砦”。即此。
1914年改沙县置,属甘肃兰山道。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北九十里太石铺镇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50年并入临洮县。旧县名。原名沙县,因与福建省沙县重复,1914年更名。治大石铺(今甘肃临洮县北辛甸)。
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古城坝。《寰宇记》卷73雒县: “湔阳故城,汉县,废城在县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汉州: 湔阳城在 “州西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: 南北朝时置,以近湔水之阳而名”。正史未见湔阳县。
明置,属海陵监。在今江苏海安县东六十八里旧场乡。清雍正年间,因海潮泛滥,盐场迁今角斜镇。有盐大使驻此。
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谷城县:干汊河在“县西南三里。或以为即汛水也。……今故流渐堙。汉江水涨,则干汊河与古洋河相通,水落则干,因名”。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辖有“亦思马儿甘万户府,达鲁花赤一员,万户二员”。其治所在今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境。
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北二十四里玉案山上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 玉案山 “在滇池西北,佛刹多,筇竹为最。寺僧修行极清苦,有终身不下山者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6云南府: 筇竹寺 “在玉案山。唐贞观初建。其寺深
自今山西大同市西南至口泉。长20.6公里。为京绥(今京包)铁路支线。1918年动工修筑,次年建成。为运煤专用。
即今辽宁海城市西牛庄镇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:牛庄城“在海城县西四十里。城周二里九十三步,门三。本朝天命八年建。乾隆四十三年修。……初设章京驻防,康熙二十一年设巡检司,乾隆十三年增设四品协领”。清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