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寿宫
在今陕西周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3盩厔县: 宜寿宫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周、隋时建”。
在今陕西周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3盩厔县: 宜寿宫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周、隋时建”。
又作安巴多观站。清置,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额赫茂站” 条下:拉发站,“又东南六十五里至图依屯站”。
即铁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十里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栗”。古邑名。又作铁。春秋卫地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。《公羊传》哀公二年(前493年):“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。”即此。参见“铁”。
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七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阆石山 “在州北。有读书岩。传梁状元于此读书”。《清一统志· 浔州府》: 阆石山,“ 《旧志》: 一名基石山。平畴突起,高峻插天,周围峭壁,惟
唐贞观初分全国为十道,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关内道置京畿道,分河南道置都畿道,分山南道为山南东、山南西二道,分江南道为江南东、江南西和黔中三道,合原有河东、河北、陇右、淮南、剑南、岭南共为十五道。各
明置,在今四川雅安市东北二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雅州: “东北有金沙关。”
又称胥母山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。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9: 莫釐山 “相传莫釐将军所居。一名胥母。以其在洞庭之东,称东洞庭山”。
在今陕西华阴市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六年 (623),高祖李渊校猎于华阴,“迎劳秦王世民于忠武顿”。胡三省注: “秦王自并州还。”
即勐岭。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。《经世大典 · 招捕录》: 大德五年 (1301),“车里白衣、八里日等杀掠普腾、江尾二甸”。清置普藤土千总。
即董塘陂。在今河北曲周、鸡泽、广宗、威县一带。《初学记》 引 《水经注》 曰: “洺水东北径广平县故城东,水积于大泽之中,为澄泉,南北四十里,东西二十里。亦谓之黄塘泉”。久堙。
在今四川华蓥市西北永兴镇西南东安。《元史·赵匣剌传》:至元五年(1268),“兼管京兆、延安两路新军,戍东安、虎啸山两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