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南县

宜南县

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原宜阳县洛河以南地置,治白杨镇 (今河南宜阳县东南白杨乡)。1949年与宜北县合并,复置宜阳县。


旧县名。豫西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河南省宜阳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。1949年复与宜北县合并为宜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莒县

    ①秦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即今山东莒县。西汉文帝二年 (前178) 置城阳国,以莒为都。东汉属琅邪国。三国魏属城阳郡。西晋为城阳郡治。南朝宋为东莞郡治。北齐属义塘郡。隋属琅邪郡。唐属密州。金为城阳州治,后

  • 泗河城

    即今吉林榆树市东北泗河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 “本镇东门外,有古代土城一座,东、西门各一,面积约一方里。据土人云: 此系辽、金时之遗物,盖牧马之场所也; 泗道河子又流经其东,此即本城名之由来也。”

  • 八面通镇

    即今黑龙江省穆棱县。1930穆棱县迁治于此。在黑龙江省穆棱市北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31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面通,人口2.4万。因四周多山,街区地势平坦,四通八达,故称八面通。194

  • 北川县

    ①北周置,属北部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开坪羌族藏族乡。隋属汶山郡。唐武德初属茂州,永徽二年(651)废入石泉县。②1914年改石泉县置,属四川西川道。治所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(旧石泉县)。

  • 硕噶城

   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东北雪卡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卫地诸城: 硕噶城 “在喇萨东南六百四十里”。藏语意为白山咀,酸奶色山咀。

  • 牧师苑

    西汉置,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,东北流历此成川,世谓之子城川。又北径牧师苑,故汉牧苑之地也。羌豪迷吾等万余人,到襄武、首阳、平襄、勇士,至此抄苑马,焚烧驿亭

  • 圁水

    ①亦作圜水。即今陕西北部神木、榆林、佳县等境之秃尾河,为黄河支流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圁水出上郡白土县圁谷,东径其县南。《地理志》曰: 圁水出西,东入河。”②一作圜水。即今陕西省北部秃尾河。源出神木县

  • 左原山

   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左原山“在县东北三十五里。群峰环绕,中有田二千余亩,居民悉藏谷中”。

  • 宛丘县

    隋开皇初改项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淮阳县。十六年 (596) 为陈州治。大业初为淮阳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陈州治。北宋宣和初为淮宁府治。金为陈州治。明洪武省入陈州。古县名。隋初改项县置,

  • 寒山

    ①在今江苏吴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 寒山 “本支硎山之支峰,明处士赵宦光隐此,筑小宛堂,后为僧舍。庭前老梅相传宦光手植,芙蓉泉出其旁”。②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十八里。《晋书· 刘遐传》: 东晋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