宕昌
西羌别种。地当今甘肃南部西汉水与白龙江流域。《魏书·宕昌传》: 宕昌羌梁懃自称王,“其地自仇池以西,东西千里。席水以南,南北八百里。地多山阜,人二万余落”。北周保定四年 (564) 大将军田弘讨灭之,以其地为宕州。
(1)古族名。原为汉西羌的一支,在今甘肃省白龙江上游一带。北周灭其国,天和元年(566年)于宕昌地置宕州。(2)即宕州。在今甘肃省宕昌县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年)按竺迩破宕昌,即此。明在此置驿。
西羌别种。地当今甘肃南部西汉水与白龙江流域。《魏书·宕昌传》: 宕昌羌梁懃自称王,“其地自仇池以西,东西千里。席水以南,南北八百里。地多山阜,人二万余落”。北周保定四年 (564) 大将军田弘讨灭之,以其地为宕州。
(1)古族名。原为汉西羌的一支,在今甘肃省白龙江上游一带。北周灭其国,天和元年(566年)于宕昌地置宕州。(2)即宕州。在今甘肃省宕昌县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年)按竺迩破宕昌,即此。明在此置驿。
西汉置,属长沙国,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东南。东汉改为烝阳侯国。古县名。承,又作丞或蒸。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邵东县东南。以在承水之阳得名。属长沙国。元始五年(5年)封长沙孝王(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误作“剌王”
即今四川南部县西之西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6西水县:“西水北自剑州来,东南入晋安县界。”又新政县下载:“西水在县东三十五里,东南流入嘉陵(江)。”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广德二年(764),“剑南节度使严武破吐蕃七万众,拔当狗城”。胡三省注:“当狗城,当白狗羌之路,故以名城。”约在今四川省理县境。地当白狗羌通西川之路,因名
明成化十二年 (1476) 分贵州宣慰司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在程番长官司 (今贵州惠水县)。隆庆二年 (1568) 移治今贵州贵阳市,三年 (1569)改为贵阳府。明成化十二年(1476年)置,治程
即今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谓之黄石矶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3大冶县: 黄石港市 “在县东北五十里”。1948年与石灰窑、道士洑合置石黄镇。1950年属黄石市。
即可失哈耳。今新疆喀什市。《元史·拜延八都鲁传》:至元二十一年(1284),“请王术伯命兀浑察往乞失哈里之地为游击军”。见“疏勒国”。
①西周封国。姬姓。都陶 (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)。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此。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。《春秋》: 哀公八年 (前487),“宋公入曹,以曹伯阳归”。②古昭武诸国之一。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
亦名渠江口、渠口。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江注入嘉陵江处。《宋史·张珏传》: 南宋末,蒙元匣刺筑马鬃等城,珏 “乃张疑兵嘉渠口,潜师渡平阳滩攻二城”。
在今四川奉节县北三十里寂静乡。清道光《夔州府志》 卷12: “寂静坝在县东三十里。明末流寇四出掠治,地界前后俱遭涂炭惟此地严立团寨,贼闻遁去,不闻戎马之声,故名。”
①即上都。京都的通称。东汉班固《幽通赋》:“皇十纪而鸿渐兮,有羽仪于上京。”②京都名。(1)唐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,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(东京城)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“天宝末,钦茂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