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徽省

安徽省

清康熙六年(1667)改江南左布政使置,寄治江宁府(治今江苏南京市)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治所迁安庆府(今安徽安庆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及江苏洪泽湖以西、以南地区。1949年分置皖北、皖南两行署区。1952年4月撤销,并为安徽省。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。


简称皖。在中国东部、华东腹地,跨长江、淮河流域。面积14万平方千米。人口 6410 万。辖合肥、芜湖、蚌埠、淮南、马鞍山、淮北、铜陵、安庆、黄山、滁州、亳州、阜阳、宿州、六安、宣城、巢湖、池州17地级市和44市辖区、5县级市、56县。省人民政府驻合肥市。战国属楚,考烈王十年(前253年)都钜阳,二十二年都寿春。秦分属泗水、九江和陈郡。西汉分属汝南、沛郡、丹阳、九江、庐江五郡和六安国。汉武帝设十三刺史部,淮北属豫州刺史部,淮南、江南属扬州刺史部。东汉豫州刺史治谯县,扬州刺史治历阳,改沛郡为沛国,并六安国于庐江郡,建安中分丹阳郡置新都郡,建安末分沛郡置谯郡。三国魏扬州治寿春,改九江郡为淮南郡,与庐江郡同属扬州;置安丰郡,与汝南、谯郡同属豫州。吴国于其境置庐江郡,与丹阳郡、新都郡同属扬州。西晋于淮北置汝阴郡和谯国、沛国及淮南安丰郡,属豫州;于沿江地置历阳郡,析丹阳郡置宣城郡,改新都郡为新安郡,悉属扬州。东晋南北朝间,长江、淮河南北成为战场,郡县迁废侨置不常。隋大业时,淮北属汝阴、谯、彭城等郡;淮南属淮南、钟离、庐江、历阳、同安、江都诸郡;江南属宣城、新安、丹阳等郡。唐以泗、宿、亳、颍四州属河南道;濠、滁、寿、庐、和、舒六州属淮南道;歙州属江南东道;宣、池二州属江南西道。北宋以颍州(北宋政和末升为顺昌府)属京西北路;亳、宿、泗、滁四州属淮南东路;寿、庐、和、舒、濠五州和无为军属淮南西路;宣、歙、池、太平四州及广德军属江南东路。元淮南、淮北诸路统属河南江北行省,江南诸路属江浙行省。明凤阳、庐州、安庆、池州、宁国、徽州六府及滁、和、广德三州直隶南京。清初改属江南省,顺治三年(1646年)改明末所设安庐巡抚为安徽巡抚,安徽之名始此,以巡抚驻所安庆府和所辖徽州府的首字为名;十八年设江南左布政使。康熙六年(1667年)改为安徽布政使司,寄治于江苏江宁府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府移驻安庆府。全省领安庆、庐州、凤阳、颍州、徽州、宁国、池州、太平八府,广德、滁州、和州、泗州、六安五直隶州及无为、寿、宿、亳四属州,51县。1912年撤销府州,直辖60县。1914年设安庆、芜湖、淮泗三道。1949年设皖北行署区,驻合肥;皖南行署区,驻芜湖。1952年8月两行署合并,重建安徽省,省人民政府驻合肥。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。至2004年,行政区划始成今状。长江、淮河将省境分为淮北平原、江淮丘陵、皖西山地、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地五个地形区。北部为淮北平原;中部为江淮丘陵和皖西山地,皖西山地居大别山中部和东部。南部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地,长江居省境中部,形成窄长的沿江冲积平原,皖南山地以黄山为主脉,北接九华山,东南连浙赣山地。自北而南分属淮河、长江、新安江三大水系,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。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,淮河以北属南温带湿润-半湿润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4~17℃,1月平均气温-1~3℃,7月平均气温27~29℃。年平均降水量770~1700 毫米。1949年后在淮河支流史河和淠河上游建筑了梅山、响洪甸、佛子岭、磨子潭等大型水库,并修建了淠史杭水利枢纽工程;在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建有陈村水库(即太平湖)等大型防洪、灌溉工程。农业发达,是全国重要农业省份之一,为全国粮、油、棉和茶叶的重要产区。淮北以小麦、大豆、薯类为主,江淮和沿江圩区以稻为主,沿江平原以棉花为主,皖南、皖西山区为林、茶生产基地,有屯绿、祁红、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六安瓜片、霍山黄芽等多种名茶,还有香菇、木耳、笋干、猕猴桃、蚕茧和多种药材。萧砀黄泛区盛产酥梨、葡萄等水果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岩盐、硫、矾、磷、金、铝土、锑、钼、石灰石、萤石、瓷土、大理石、蛇纹石等。解放前仅有煤炭、采矿、纺织、食品等工业。建国后工业迅速发展,已形成从采矿工业、原料工业到制造工业多部门、多行业的生产体系,有能源、冶金、建材、机械、化工、电子、纺织、轻工、食品等十五大类。淮南、淮北的煤田开发和大型电厂建设,已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;马鞍山钢铁联合企业和铜陵有色金属工业,是中国重要冶金工业基地之一;合肥市的美菱、荣事达集团和滁州的扬子集团已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的骨干企业;并有宣纸、徽墨、歙砚、铁画、舒席等传统工艺品。京九、京沪、陇海、淮南、皖赣、宁芜、芜铜、宣杭、合九、符夹、商阜、青阜等铁路为省内外交通干线。公路通各市、县、镇、乡。合肥、屯溪有全天候大型民用机场,通往全国各大城市和香港。有马鞍山、芜湖、铜陵、池州、安庆、华阳等港口,为长江航道重要港口。有中国科技大学、合肥工业大学、安徽大学、安徽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、安徽省社会科学院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。歙县、寿县、亳州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黄山、九华山、天柱山、齐云山、琅琊山等风景名胜区,以及合肥包公祠、逍遥津,芜湖广济寺,歙县许国石坊、棠樾牌坊群,凤阳明皇陵,亳州花戏楼,安庆迎江寺,和县龙潭洞猿人遗址、芍陂(安丰塘)和西递、宏村古村落。纪念地有新四军军部旧址、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、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、陈独秀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赵镇

    北宋置,属邯郸县。即今河北邯郸县东十五里代召镇。

  • 滈池

    亦作镐池、鄗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西北丰镐村西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载: 始皇三十六年 (前211),“秋,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,有人持璧遮使者曰: ‘为吾遗滈池君’”。《集解》: “张晏曰

  • 胪滨县

    1913年改胪滨府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满洲里市。1934年日占期间改设满洲里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胪滨府裁府改县,治满洲里(今内蒙古满洲里市)。1942年撤销,改置满洲里市。

  • 挞拉巴哈台 (臺)

    旧名楚呼楚。即塔尔巴哈台。今新疆塔城市。清 《西域闻见录》 卷1: 参赞大臣初驻雅尔肇丰城。乾隆三十二年 (1767),“移驻于楚呼楚,上赐名曰挞拉巴哈台,建筑城垣,周回数里”。

  • 刀环湖

    一名皮思海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31汉阳县:刀环河“以河形弯曲,像刀环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阳府“太白湖”条下:“府西南五十里有刀环湖,以形似名也。”

  • 迷渡市

    即今云南弥渡县。明属赵州,置巡司于此。1912年于此置弥渡县。

  • 沙家店

    即今陕西米脂县北沙家店乡。1947年8月18日,西北野战军在此对国民党军发起攻击,激战至20日,全歼敌六千余人。“沙家店战役”的胜利,标志着西北野战军反攻的开始和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“重点进攻”的彻

  • 蒲海铺

    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渤海乡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酉阳直隶州: 蒲海坝铺 “在州东八十五里”。

  • 开德府

    北宋崇宁五年(1106)升澶州置,治所在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濮阳市及濮阳、南乐、清丰等县地。金改为澶州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升澶州置,治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

  • 水逻城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境内。《周书·蛮传》:北周天和元年(566),信州蛮族冉令贤等起义,陆腾率兵镇压,“令贤率其精卒, 固守水逻城”。即此。在今重庆市巫溪县、巫山县境。《北周书·异域·蛮传》:北周天和元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