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定县

安定县

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水泉寺村。东汉废。东晋复置,为安定郡治。十六国时,先后为雍州及泾州治。唐至德元年(756)改名保定县。

②西汉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南河省南定县西北红河南岸。南朝宋改为定安县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。后废。

④北魏置,属城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南。西魏废。

⑤南朝梁置,为黄川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南。梁废。

⑥隋开皇三年(583)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7:“取汉旧名。”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鹿城县。

⑦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鸢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海兴省快州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朱鸢县。

⑧辽置,属辽州。治所当在今辽宁新民市附近。金废。

⑨金大定七年(1167)改定安县置,为宁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宁县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省入州。

⑩蒙古宪宗二年(1252)升安定堡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安定镇。明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2年改名子长县。

(11)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邛水县置,属镇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南。二十年(1283)复改邛水县。

(12)明洪武十年(1377)改安定州置,属巩昌府。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。1913年改为定西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泾川县北、泾河北岸。属安定郡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。北魏为安定郡治。唐至德元载(756年)改保定县。(2)西汉置,治今越南南定省南定西北红河南岸。属交趾郡。南朝宋改定安县。(3)金大定七年(1167年)以定安县改置,治今甘肃省宁县。属宁州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废。(4)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邛水县置,治今贵州省三穗县西南。属思州宣慰司。二十年复为邛水县。(2)古旧县名。(1)蒙古宪宗二年(1252年)于安定堡置,治今陕西省子长县西北安定镇。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1934年析西部分设赤源县,1935年析东部置秀延县。1936年撤赤源县,地属安定县。1937年并秀延县入安定县。1942年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改名子长县,移治瓦窑堡。(2)明洪武十年(1377年)降安定州为县,治今甘肃省定西市。属巩昌府。清代因袭。1914年因与陕西省安定县重名,改名定西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亭

    ①一名黄池亭。即春秋时黄池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二里三姓庄北。《春秋》: 哀公十三年 (前482),“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”。杜注:“陈留封丘南有黄亭,近济水。”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平丘 “有黄

  • 南阳洲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: 南阳洲 “在县 (治今陆城镇) 西南五里江中。广饶可耕”。

  • 马陵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马门郡。治所疑在今广西博白县境。后废。②隋开皇六年(586)置,属魏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。大业初废。

  • 华阳

    ①一名华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北四十里华阳砦。《史记·韩世家》:厘王二十三年(前273),“赵、魏攻我华阳”。即此。②地区名。因在陕西华山之阳得名。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及川、滇、黔一带。东晋常璩所著

  • 喀喇巴尔噶逊山

    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达坂城镇附近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1: “又东北曰喀喇巴尔噶逊之山,其上多金、多铜、多铁。”

  • 洈山

    一名起龙山。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郡高成县: “洈山,洈水所出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: 起龙山 “在松滋县西南八十里。古名洈山,山腰有轿儿岩,山有田宜稻,旁有池曰黑龙,资以灌溉

  • 铜官山

    ①即君山。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。清光绪 《宜兴荆溪县新志》 卷1: 君山,一名铜官山,“秦以来设官采铜,故名”。②一名武康山。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十六里莫干山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4武康县: “铜官

  • 新店寨

    ①即今山西沁县东南新店镇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 “段村寨” 条下: “州南三十五里有新店寨。”②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四十里。元置巡司于此。明初废。

  • 琼田延寿桥

   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惠安县: 琼田延寿桥 “在县东五里。宋建为梁百二十九间,长二里许。自元以来增修,为县南诸溪汇流处,东出辋川入海”。

  • 百泉镇

    北宋置,属清水县。即今甘肃清水县东北百家站。(1)古镇名。即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百家站。北宋属清水县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南省辉县市中东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6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百泉,人口 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