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它山堰

它山堰

又称小江湖。在今浙江鄞县西南鄞江镇。建于唐太和七年(833),由当时水利家王元玮主持建造。此堰全长134.4米,宽4.8米, 高27米,堰坡左右有石级,堰体用巨大条石砌成。这一石坝水利工程的兴建,解决了二十余万亩农田的灌溉、宁波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, 以及宁波平原因鄞江海水倒灌而造成的洪水泛滥和咸潮浸蚀的灾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鄞县:小江湖“在府西南五十里它山下,即它山堰也。今曰南塘河。会稽、上虞以东,高山深谷,络绎环绕,层次引流, 皆汇于此。唐长庆中, 舒亶《引水记》云:它山者, 四明众山水所萃。一作雨,则涧壑交会为漫流;即岁旱,溪流亦未尝绝也。但岁久水堙,作引水法为之,即可复旧。太和中,王元玮为令,相地势,谓大江夹诸山直上接平水,而溪所从来者高,至它山,始两岐之,水稍散漫。江北惟此山四无附丽,故谓之它。它山麓皆石,趾插江底,可藉为堰。乃治堰跨两山麓,南北阔皆四十二丈,石级三十有六,冶铁灌之,渠与江截为二,堰高而甚中,涝则什七入江,什三入溪;旱则什七入溪,什三入江, 邑西七乡之田,俱恃以灌溉”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南它山旁、漳溪入鄞江处。唐太和七年(833年)鄮县令王元纬建,初溉田八百顷。今长134.4米,宽4.8米,高10米,引鄞江上游淡水入内渠南塘河,灌溉农田20万亩。规划周详,结构合理,精致牢固,工艺精湛,是中国现存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溪口

    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二十里河溪镇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 八年 (1258) 十一月,“庚午次和溪口,遣骁骑略青居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湖塘

    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桂林府: 湖塘 “上下两塘相通,阔百余亩,深十余丈。冬夏不涸,灌溉甚广”。

  • 三道镇

    即今黑龙江拜泉县东南三道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(1)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东部。面积73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头坑屯,人口600。以境内三道沟为名。1955年设三道林子乡。1958年改

  • 少皞陵

   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八里旧县村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少皞陵“在轩辕陵东。前有石坛、石像,又有八卦石”。即“少昊陵”。

  • 铁山包

    即今黑龙江省铁力市。清光绪十七年(1891) 设铁山包协领,属呼兰城副都统。1915年改铁骊设治局。1931年改置铁骊县。民国林传甲 《黑龙江乡土志》: “铁骊县,原名铁山包。”

  • 浑河州

    唐永徽元年 (650) 以突厥车鼻可汗余众葛逻禄之乌德鞬山左厢部落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其地当在今蒙古国杭爱山西部。总章二年 (669) 属安北都护府。后废。唐羁縻州。永徽元年(650年)以突厥歌逻禄左厢

  • 汉安戍

    北周天和二年(567)置,属资中郡。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寻改为中江县。

  • 北皋镇

    即今河北魏县西南三十二里北皋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魏县:“北皋镇在县西北,界成安、临漳之间,商民辐集,有北皋堡。”《清一统志·大名府二》:北皋镇“明嘉靖三十年筑城,与双井、沙口俱称境内巨镇”。(1)古

  • 韩州站

    元于韩州置,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偏险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: 天下站名 “贾道铺,正东微北一百一十里韩州”。

  • 青强 (彊) 岭

    亦名清强店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剑门镇之青树子。《宋史·王继恩传》: 淳化五年 (994),镇压李顺义军,继恩攻占研石砦,“逐北过青强岭,平剑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