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津县

宁津县

金天会六年(1128)置,属景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津县。元初属济南路,至元二年(1336)改属河间路。明属河间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划归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西北部,西北与河北省交界。属德州市。面积822平方千米。人口45.7万。辖9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宁津镇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临津县城圮于水,东徙此地,取“安宁”之意,改称宁津县,属景州。《河北通志》:宁津县“因故城圮于水,徙治改名,盖寓颂祷(安宁)”之意。元属河间路。明、清属河间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津海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,属冀南行政区第六专区。后曾一度改名为振华县,以纪念中共津南地委书记马振华。1949年复名,属渤海行政区沧南专区。1952年划归河北省沧州专区,1965年划入德州专区。1967年属德州地区。1994年属德州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自西南向东北倾斜。境内有漳卫新河、朱家河、宁津新河、宁南河、宁北河等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、花生为主,盛产白菜、大蒜、山楂、香椿。特产宁津蟋蟀、保店驴肉等。工业有轻工、化工、电子、机械、食品加工等。德泊、惠吴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长官清真寺、庞家寺汉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葛陵城

    即葛陂城。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三严水径鲖阳县,“县有葛陵城,建武十五年更封安成侯铫丹为侯国。城之东北,有楚武王冢”。

  • 苏家垄遗址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七十四里,地处京山、随州、安陆三县市交界处。1966年7月发掘,出土鼎、鬲、甗、簋、豆、方壶、盉、盘、车马器等文物。鼎、豆、方壶均有“曾中游父自作器”铭文。经鉴定为西周晚期铜器。

  • 卓锡泉

    ①在今江苏丹徒市西五州山麓净因寺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 卓锡泉 “甚深。一曰千人井。井甃万佛,又曰万佛井。流山下汇为溪,澄清不竭,土人名曰夕溪”。②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南南华寺。唐禅宗六祖慧能浣衣卓锡

  • 平桑县

    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二年复置。六年(632)又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。属集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,二年

  • 东泰山

    即沂山。在今山东临朐县南九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琅邪郡朱虚县:“东泰山,汶水所出,东至安丘入维。”《水经》:“汶水出朱虚县泰山。”又说:“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,北过其县西。”郦道元注:“泰山即东小泰山

  • 沛溪场

    北宋置,属融州。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66融州:沛溪场在“西北一百八十里。本融水县沛溪洞,以其偏远,输赋甚艰,故置场以便于民”。

  • 象县

    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象郡置,属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。大业初属始安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属柳州,龙朔三年(663)废。乾封二年 (667) 复置,移治今柳州市东北。北宋嘉祐

  • 羽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。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3谓即山东禹城县西南三十里之禹息城,指出:“汉平原郡属惟羽县故城无可考。羽县莽曰羽贞,余谓禹为羽字音讹,息为贞字形讹耳。”东汉省。西汉封济北

  • 滠口镇

    即今湖北黄陂县南四十里滠口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统境关

    清置,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五里。清同治 《酉阳直隶州总志》 卷4: “康熙七年设立千总,防关隘路,通郁山、黔、酉,为近城扼要之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