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云山
又名紫云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子云山“在犍为县南五里。《旧经》云:子云隐居之地,下有杨雄滩”。南宋末建城山上, 曰云子城。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子云山在“县南二十五里。汉杨雄尝徙居于此。山腹有子云洞。其巅有池。宋宣和间,邵伯温官蜀转运, 自洛阳迁居蜀中,初亦寓此。至淳祐中,余玠筑城其上,并置戍,因改名子云城”。
又名紫云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子云山“在犍为县南五里。《旧经》云:子云隐居之地,下有杨雄滩”。南宋末建城山上, 曰云子城。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子云山在“县南二十五里。汉杨雄尝徙居于此。山腹有子云洞。其巅有池。宋宣和间,邵伯温官蜀转运, 自洛阳迁居蜀中,初亦寓此。至淳祐中,余玠筑城其上,并置戍,因改名子云城”。
亦作元武江。即今四川涪江支流凯江(中江)。《新唐书·文宗纪》:太和五年(831)六月,“玄武江水涨二丈,梓州罗城漂入庐舍”。
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北十里西兴镇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浙江南路西城者,范蠡敦兵城也,其陵固可守,故谓之固陵。” 《三国志· 吴书 · 孙静传》: “是时 (会稽) 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。” 即此。(1)春
一名天公山。即今福建龙岩市北五十里天宫山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9漳州:天公山,“阴晦则闻箫鼓之声”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7漳州府:天公山“在龙岩县西北。唐武德初有山贼至此,为雷所击,因而就擒”,故名。《清一
即蘧蒢水。今陕西洋县东之金水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汉水又东合蘧蒢溪口,水北出就谷,……而南注于汉,谓之蒢口。”
宋程师孟建,曾巩作记。在今福建福州市内西南隅乌山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8福州 《景物下》引曾巩 《南丰记》 云,“可比道家蓬莱方丈瀛洲之山,故名曰道山之亭”。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北乌山上。宋程师孟建,曾
为唐洛阳皇城西南禁苑内上阳宫的正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洛水北岸。清徐松 《唐两京城坊考》 卷5东京: 上阳宫 “东面二门,南曰提象门,北曰星躔门”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城西洛河北岸。为唐洛阳皇城西南禁苑内上
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蓟州:白龙港在“州南七十里,亦曰白龙江,绕桃花山下,泃河、沽河诸水皆汇焉。入宝坻县界亦名潮河,以河通潮汐也”。②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川沙县东北。为由县入海之口,是
西汉置,属巨鹿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晋州市西五里鼓城村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更始年间,光武帝自信都“北降下曲阳”。又《灵帝纪》:中平元年(184),“皇甫嵩又破黄巾于下曲阳”。皆此。西晋属赵国。
西汉神爵三年 (前59) 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二十里汲下村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阚骃云: “以河内有汲,故加新也。” 东魏属许昌郡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洧州。贞观元
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三皇乡。清属永宁州,雍正四年 (1729) 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南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于此置巡检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