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称温家寨。在今广西陆川县南五十里良田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①即今浙江龙泉市西南与福建浦城县交界处之天山斗。《明史·章溢传》:“退隐匡山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匡山在“县西南百二十里,匡水出焉……宋濂云:其山四旁奋起而中窊下,状如箕筐,因号匡山”。
①即今甘肃临洮县东东峪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滥水又西北,径武街城南,又西北径降狄道故城东。昔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,为狄道开渠,引水种秔稻,而郡中乐业,即此水也。滥水又西北流,注于洮水。”②即今青海贵
在今云南祥云县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云南县: 溪沟 “源出宝泉山,东流入定边县界。夹溪十里多花卉,亦名万花溪”。
一名河埠桥。即今江西临川市南五十里河埠乡。清同治 《临川县志》 卷1下: 九十八都有河埠墟。
即今浙江象山县西西周镇。清乾隆《象山县志》卷1:西周铺在县西“五十五里”。地处县城之西,周姓居多,故名。
清光绪十五年 (1889) 间建。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五里望江公园内。本名崇丽阁,取西晋左思 《蜀都赋》 “既丽且崇,实号成都” 之义。因位在锦江西岸,俗称望江楼。民国 《华阳县志》卷28: 崇丽阁 “
①即今河北迁西县西北四十里烈马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勒马山 “在县北百七十里潵河之阴。万历中,帅臣戚继光改名寿星山。东有五老台、莲花峰,西有平台,昔人避兵寨也”。②一名文笔山。在今广西柳城
又作昌八里、昌八剌、掺巴里。即今新疆昌吉市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: 彰八里“至元十五年,授朵鲁知金符,掌彰八里军站事”。即此。即“昌八剌”。
即喀喇沁中旗。旗府驻地大城子 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