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远县

威远县

①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改威远戍置,属资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卷52: 威远县 “取威抚远人之义”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属荣州。元初废,后复置。明洪武十年(1377) 省入荣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嘉定州。清康熙六年 (1667) 又废入荣县,雍正六年 (1728)复置。十二年 (1734) 属嘉定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②1913年改威远厅置,治所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。因与四川威远县重名,1914年改景谷县。


(1)旧县名。1913年改威远厅置,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。1914年改名景谷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中部偏南。属内江市。面积1287.22平方千米。人口约74.7万。辖20镇。县人民政府驻严陵镇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设威远戍,十一年置威远县,属资阳郡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威远县:“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……十一年改戍为县,因戍为名。”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隶荣州。南宋绍熙中属绍熙府。元初县省,元统元年(1333年)复置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省入荣县;六年复置,属嘉定府。十年又省入荣县;十三年再复置,属嘉定州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省入荣县;雍正七年(1729年)复置,属嘉定府。1913年属下川南道,1914年属建昌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内江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内江专区,1968年属内江地区,1985年属内江市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荣威穹窿低山丘陵区。威远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中部,乌龙河流经东缘。西北还有越溪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。为省黄麻、金银花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及重点县。特产“七星辣椒”著名。有天然气、煤、盐卤、陶土及铁矿。工业以矿产资源为优势。有大型天然气脱硫厂。为川西南输集气中心,复线管道通成都、德阳等市;并有钢铁、机械、建材、煤炭、化工等工业。螺纹钢、角钢、钢锭、炭黑享有盛誉。资威铁路经县境东,内威、贡连等公路在县城交会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东堡山烈士陵园及佛二岩大佛、威远白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岸堤

    在今河北故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故城县: 岸堤 “在县 (治今县东北故城镇) 西南,起自(山东) 武城县北二十里之甲马营驿,达于县东十八里四柳树镇,皆筑堤,以防卫河泛滥。高数尺以上”。

  • 铁猫儿山

    在今福建龙岩市东北铁石洋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龙岩县: 铁猫儿山 “在县东北四十里铁石洋,特起圆阜,如猫内顾,龙川诸水经其下,为县之水口山”。

  • 深江站

    即今湖北仙桃市西八十里深江站乡。明设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沔阳州 “汉津驿” 条: “ 《志》云,州有深江、剅河两驿。今俱革。” 清属潜江县。光绪 《潜江县志》 卷4 《市镇》: 深江站 “在县东十

  • 万斛堆

    在今甘肃靖远县西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泰始六年(270),鲜卑秃髪树机能叛,“秦州刺史胡烈击叛虏于万斛堆,力战,死之”。即此。约在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泰始六年(270年),“胡烈讨

  • 雍氏

    即雍梁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二十四里古城镇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 齐湣王十二年 (前289),“楚围雍氏”。即此。即“雍梁”。

  • 柳子山

   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东合檀溪水,水出县西柳子山下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80襄阳府: 柳子山 “在襄阳县北七里。襄河、檀水出其下。又有柳子水,梁简文为州,日泛舟穷柳子之源”。

  • 鲍口

    ①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四十里沱沟。《魏书·邢峦传》: 豫州城民白早生杀刺史,以城附南齐,“于是峦率骑八百,倍道兼行,五日次于鲍口”。即此。②即今湖北蒲圻市。隋开皇十二年 (592) 蒲圻县移治于此。在今

  • 东六宫

    在北京故宫东侧,包括景仁宫、承乾宫、钟粹宫、延禧宫、永和宫、景阳宫。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),清代曾予重修。景仁宫,明称长宁宫,清康熙皇帝生于此。东西配殿曾为光绪皇帝珍妃的寝宫。承乾宫,明称永宁宫

  • 凉州

    ①西汉元封五年 (前106) 置,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。东汉时治所在陇县 (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、宁夏,青海湟水流域,陕西定边、吴旗、凤县、略阳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。三国魏黄初中移治

  • 十里堠

    即今山西忻州市北十里堠。清光绪《忻州直隶州志》卷13:十里堠“距城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