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县

威县

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威州置,属广平府。治所在今河北威县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南部。属邢台市。面积994平方千米。人口53.6万。辖5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洺州镇。东汉章帝置广宗县,治今威县东,属巨鹿郡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广宗县更名宗城县,属清河郡。唐天祐三年(906年)复名广宗县,属贝州。五代唐又改名宗城县。宋属大名府。金置洺水县,属洺州。蒙古初宗城县省入洺水县,并徙洺水县治今址,属洺州。定宗二年(1247年)洺水县遥隶治今井陉的威州,宪宗二年(1252年)威州徙治洺水。至正年间洺水县省入威州,属广平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威州降为威县,属广平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属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邢台专区,1958年属邯郸专区,同年并入南宫县。1961年复设威县,属邢台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3年划归邢台市。地处冀南平原区,地势平坦。老沙河、清凉江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谷子、玉米、棉花。特产“三白西瓜”。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、省出口棉基地县。有机械、五金、棉纺、化肥、造纸、食品加工等工业。106国道和邢清、邢临等公路纵横县境。古迹有鲧堤、汉广宗王陵。沙柳寨为义和团领袖赵三多故里,遗迹有义和拳议事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福禄江

    ①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之溶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怀远县: 福禄江 “自贵州永从县流径其中,至融县为融江,至柳城县为柳江”。②即汉之潭水。今贵州东南部都柳江,为广西柳江上源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黎

  • 戚县

    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西南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说:“沂州临沂县有汉戚县故城。” 《续山东考古录》 卷20谓疑即县西南四十里之舜歌城。三国魏属东海国。西晋以后废。

  • 文祖镇

    即今山东章丘市南文祖镇。南北朝时曾侨置广宗县于此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4:“广宗县故城在县(按指今章丘市北旧章丘县城绣惠镇)东南五十里,刘宋侨县,今为文祖镇。”在山东省章丘市南部。面积120.1平方

  • 东林守捉

    唐置,在今新疆乌苏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北庭大都护府:“渡黑水,七十里有黑水守捉,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。”唐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西。属北庭都护府。

  • 咸阳门

    秦成都城少城北门之一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北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秦迁葬蜀侯恽于郭内,“丧车至城北门,忽陷入地中。蜀人因名北门曰咸阳门”。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 建武十一年 (35),“臧

  • 营水

    即今湖南湘江支流潇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,西流径九疑山下……又西径营道县,冯水注之。……又西北屈而径营道县西,营水又东北径营浦县南。营水又北都溪水注之……又北流入营阳峡,又北至观

  • 哈剌察卫

    明正统 (1436—1449) 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中游一带。后废。

  • 陆盐池

    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伊州纳职县:“南六十里有陆盐池。”《元和志》卷40纳职县:陆盐池“在州南六十里。周回十余里,无鱼。水自生如海盐,月满则盐多而甘,月亏则盐少而苦”。

  • 南关岭

    一名南关岛。在今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南关岛在 “ (金州卫) 城南二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奉天府一》: 南关岛 “在宁海县 (今大连市金州区) 西南二十里。即南关岭”。南满铁

  • 黄㟋山

   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。 主峰海拔1174.8米,为全县最高峰。 《清一统志 · 宁国府一》: 黄㟋山“在泾县东南六十里。高五百丈,亘十余里。群峦叠嶂,雄镇一方,县治祖山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