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信长官司
明嘉靖五年 (1526) 置,属镇雄军民府。治所在母响寨 (今云南镇雄县东北六十八里母享镇),后迁治今云南威信县西北三十里卫靖司。清初废。
明嘉靖五年(152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威信县东南。属四川省镇雄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废。
明嘉靖五年 (1526) 置,属镇雄军民府。治所在母响寨 (今云南镇雄县东北六十八里母享镇),后迁治今云南威信县西北三十里卫靖司。清初废。
明嘉靖五年(152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威信县东南。属四川省镇雄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废。
亦作色威县。在今四川色达县。清宣统三年(1911)拟置,因辛亥革命,未果。
一名阳台。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隅阳台山上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巫山县:阳云台“高一百二十丈,南枕长江。楚宋玉赋云‘游阳云之台,望高唐之观’,即此也”。南朝梁江淹诗:“相思巫山渚,怅望阳云台。”《方舆胜览》
①亦作丹扬郡。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改鄣郡置,治所在宛陵县(今安徽宣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、江苏宁镇山南北和浙江天目山以西、新安江中上游南北之地。三国吴移治建邺(今南京市)。西晋分置宣城郡。
简称东城。故址在建康城东南,今江苏南京市通济门附近,南临秦淮河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上元县“东府城”条引《舆地志》云:东府城“晋安帝义熙十年筑,其城本简帝为会稽王时第,其东则丞相会稽文孝王道子府,谢安
东晋安帝时以关陇流民置,属始康郡。寄治成都 (今四川成都市)。西魏废。
在今陕西麟游县东南,南接扶风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麟游县:吴双山“在县南十里,有四峰双峙,俗呼吴双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一》:吴双山“又名四峰山,险峻可资守御。明崇祯十二年贼张一明据此,月余始平”
春秋鲁邑,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成公九年(前582),“城中城”。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在今江苏省沭阳县西北。《左传》成公九年(前582年):“城中城。”即此。
西汉高帝置,治所在清阳县 (今河北清河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、南宫各一部分,山东临清、夏津、武城及高唐、平原各一部分地。东汉桓帝时改为清河国,移治甘陵县(今山东临清市东北)。三国魏复为清河
即今安徽利辛县西五十二里王人镇。清乾隆《阜阳县志》卷4:王老人集在“东北乡九十里,淝河南岸”。
北宋置,属岳池县。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5广安军:姜山“在岳池县东八十里云山镇外”。“八”为“二”之误。据《明一统志》、《清一统志》均载姜山在岳池县东二十里。(1)镇名。(1)在江西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