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安府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姚安路置,二十七年 (1394) 升姚安军民府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姚州 (即今云南姚安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姚安、大姚、永仁等县及四川攀枝花市金沙江以南地。清属云南省。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姚安路置,治姚州(今云南姚安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姚安、大姚、永仁三县及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以南地区。二十七年升为军民府。属云南省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姚安路置,二十七年 (1394) 升姚安军民府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姚州 (即今云南姚安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姚安、大姚、永仁等县及四川攀枝花市金沙江以南地。清属云南省。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姚安路置,治姚州(今云南姚安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姚安、大姚、永仁三县及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以南地区。二十七年升为军民府。属云南省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废。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毛岭峒置,属四川南道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后改为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司。
即今江西新余市东北五十九里水北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一名全鸠涧水、全节水,即今河南灵宝县西部之鸠水。《汉书·戾太子传》: “太子之亡也,东至湖,臧匿泉鸠里。” 唐颜师古曰: “泉鸠水在今阌乡县东南十五里,见有戾太子冢,冢在涧东也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
在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“赞善王者,灵藏僧也。”
明置,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卫:十三山驿“在卫西南七十里。即十三山堡也”。
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,克鲁伦河上游之东。《元史· 宪宗纪》: 宪宗四年(1254),“是岁,会诸王于颗颗脑儿之西,乃祭天于日月山”。蒙古语音译,即今青海省青海湖。蒙古宪宗四年(1254年),“会诸王
1938年析玉树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周均 (今青海称多县)。以称多部落为名。在青海省北部、巴颜喀拉山南麓与通天河北岸之间,东南邻四川省。属玉树藏族自治州。面积1.3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辖4镇
在今甘肃岷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岷州卫:水磨沟寨“在卫城北五十里。又北二十里有马崖子寨。以上诸寨俱有官军防守”。
即今河北河间市东七十里景和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南部。面积71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景和,人口2730。明初建村,以景色秀丽、村民和睦得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西北祝融峰上。旧为光天观,隋大业中始易为寺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3潭州:上封寺“在祝融之绝顶。早秋已冰,夏亦夹衣。木之高大者不过七八尺,谓之矮松。上有雷池,题咏甚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