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娲堡
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五十里女娲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),“秦丞相(苻)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。
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年),桓温北伐,命司马勋出子午道以伐秦,“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,即此。
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五十里女娲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),“秦丞相(苻)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。
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年),桓温北伐,命司马勋出子午道以伐秦,“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,即此。
东汉改甾丘县置,属彭城国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六十六里支 (甾) 河乡城孜集。三国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甾丘县,东汉改为菑丘县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北。属彭城国。三国魏废。
清置,属碾伯县。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南湟水北岸老鸦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碾伯县:“土司三:九家港、胜番沟,老鸦堡。”后废。
一名石簰山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3峡州:石鼻山“《夷陵志》云,后周移峡州州治于此。其山隔大江五百余仞,广袤二十里,下临江流,中有石横六七十丈,如簰筏然,相传但为石簰,遂泯石鼻山之称”。
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孽多城(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之吉尔吉特)。开元初置绥远军于此。后臣属吐蕃。天宝六年(747)改其国号归仁,置归仁军。
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南纱縠街。为北宋苏洵及子苏轼、苏辙故居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1眉州:三苏祠“在州西南,即苏洵故宅。元建为祠。本朝洪武间重修”。明末毁于战火。清康熙四年(1665)重建,直至光绪二十四年(1
南朝梁侨置,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》: 秦南废郡 “按其地当在黎丘城下,秦州之南,故名”。北周废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北。属宛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城市汉水以南部分区域。北周废
即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北五家镇。清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双城厅北有五家子。民国《双城县志》卷2:出城东北行,“厢蓝旗四屯五十里五家子,逾此滨江县大路”。
①北周改横山县置,属六合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,以方山名县。隋开皇四年(584)省入六合县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良泉县置,属离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二十八里方山村。因方山为名。唐属石州,贞观
亦作白都讷厅。清嘉庆十五年(1810)置,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伯都讷城(今吉林松原市)。光绪八年(1882)移治孤榆树屯(今吉林榆树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松原、榆树二市地。三十二年(1906)升为新城府。
元置,属茫部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威信县境。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后废入芒部府。元置,治今云南省彝良县东北。属芒部路。明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