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和县

太和县

①隋开皇元年(581)改乌突县置,为太和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临县西南三十五里曹峪坪村附近。大业初属离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为临泉县。

②隋末置,属楼烦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兴县北。唐武德九年(626)省入临津县。贞观三年(629)复置,属岚州。八年(634)废。

③唐武德八年(625)以泰和县改名,属吉州。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六里。贞观元年(627)复移治今泰和县西三里。贞元三年(787)又移治今泰和县。元元贞初升为太和州。明洪武初复为县,改名泰和县。

④金正大三年(1226)升太和寨置,属葭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。蒙古至元六年(1269)省入神木县。

⑤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置,为大理路治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。明、清为大理府治。1913年改大理县。

⑥元大德八年(1304)改泰和县置,属颍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太和县。清属颍州府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乌突县置,治今山西省临县西40里。为太和郡治。三年郡废,属石州。大业中属离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临泉县。(2)唐武德八年(625年)改泰和县置,治今江西省泰和县西。属吉州。贞元三年(787年)移治今泰和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为太和州。(3)金末升太和寨置,治今陕西省神木县东南太和寨。属葭州。蒙古至元六年(1269年)废。(2)古旧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北旧大理。为大理路治。明、清为大理府治。因与安徽省太和县重名,1913年改名大理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西北部。属阜阳市。面积1882平方千米。人口154.9万,辖26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新郪县,治今倪邱镇,属汝南郡。东汉建初四年(79年)徙封殷后于此,改为宋公国。三国魏废为宋县。隋为颍阳县地,唐为汝阴县地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置万寿县,治百尺镇(今原墙镇),属颍州府。宣和三年(1121年)改名泰和县(治今旧县镇)。元初并入颍州,大德八年(1304年)复置,取《易、乾、象辞》“保合太和,利乃贞”的祥和太平义,更名为“太和县”,移今治,属颍州。明属汝宁府。清属颍州府。1914年属淮泗道。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。1959年与界首县合并为首太县。1961年复置太和县,属阜阳地区。1996年属阜阳市。地处淮北平原腹地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。颍河、茨河、西淝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,主要树种有杨、柳、桐、桑、槐、楝、榆、梓、楸、柏等。产小麦、大豆、棉花、甘薯、花生、芝麻、烟叶、红麻等,为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”。椿芽、薄荷、中药材生产享誉国内外。香椿芽久负盛名,明、清时就为贡品。薄荷油产量占全国总产的三分之一,以桔梗为主的中药材远销韩国、日本和东南亚各国,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。矿产有石油、煤炭、高碘矿泉水。有医药、化工、纺织、食品、建材、机械、造纸、香料、木材加工等工业。京九铁路、漯阜铁路经此,105国道、308省道和界蚌高速公路纵横交织。颍河常年通航。名胜古迹有元代文庙、南清真寺、北清真寺、经锄楼、姑嫂塔、万寿书院,倪宽墓、貊高墓、苗训墓,范滂、徐广缙故里,汉细阳县、宋万寿县、泰和县古城遗址,灰角寺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龙滩镇

    即今湖北十堰市西黄龙镇。清属郧县,设巡司于此。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10: 清嘉庆五年(1800),白莲教义军 “夜渡陡河之黄龙滩,由郧县窜陕”。

  • 攻离山

    在今河南嵩县西南。淯水源于此。《水经·淯水》:“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。”即此。

  • 新海设治局

    1935年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即今河北黄骅县。1937年改设新海县。1937年由沧县、盐山二县析置,治韩村(今河北黄骅市城关镇)。1945年为纪念黄骅烈士改名黄骅县。

  • 屈潭

    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汨罗江中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汨水又西为屈潭,即汨罗渊也,屈原怀沙自沈于此,故渊潭以屈为名。”在今湖南省汨罗市西北汨罗江中。《水经注·湘水》:“汨水又西为屈潭,即汨罗渊也。屈原怀沙

  • 梅亭山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江夏县 “黄鹄山” 条下: “城南五里有梅亭山。太祖征楚尝驻跸其上。”

  • 聊邑县

    唐天祐三年 (906) 改聊城县置,属博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。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三年(906年)改聊城县置,治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。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。

  • 五溪水

    在今安徽青阳县西二十里九华河上游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青阳县有五溪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五溪河“在青阳县西二十里。其源有五,皆出九华山。一曰漂溪,出饮猿潭;一曰澜溪,出莲花峰下;一曰双溪, 出上下华

  • 祺州

    ①北宋政和四年 (1114) 改羁縻保州置,治所在春祺县 (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北部地。宣和三年 (1121)废。②辽太祖改檀州置,属辽州。治所在庆云县 (今辽宁康平县东南小

  • 相原县

    即胡原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一百三十里香沉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南齐置相原县,隋改为临津县。”

  • 奣子桥

    在今江苏太仓市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: 奣子桥 “元至元十六年,方国珍犯太仓,张士诚将吕珍守奣子桥,筑营浚濠。有叛者自古塘率寇西下,出珍不意,珍力战得免。今亦曰奣子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