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社山
即修觉山。在今四川新津县南,当邛崃水(南河)注入岷江处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秦李冰“又通笮道文井江……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武阳天社山下,合江”。东汉建安二十一年(216),犍为太守李严“乃凿天社山,寻江通车道、省桥,梁三津,吏民悦之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1新津县:“天社山在县南三里,在成都南百里。北枕大江,南接连岭,每益土有难,人多依焉。”
即修觉山。在今四川新津县南,当邛崃水(南河)注入岷江处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秦李冰“又通笮道文井江……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武阳天社山下,合江”。东汉建安二十一年(216),犍为太守李严“乃凿天社山,寻江通车道、省桥,梁三津,吏民悦之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1新津县:“天社山在县南三里,在成都南百里。北枕大江,南接连岭,每益土有难,人多依焉。”
西汉置,属信都国。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里大车城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衡水“又径西梁县故城东,《地理风俗记》曰,扶柳县(按:在今冀州市西北二十八里扶柳城)西北五十里有西梁城故县也”。西汉宣帝
即今浙江湖州市东南荻港村。清同治 《湖州府志》 卷22: 荻冈镇 “在 (湖州) 府城南二十七里。一作荻港。统上、下堡。袤五里、广二里。宋、元时市聚上堡,明嘉靖间倭寇肆焚,居民北徙就下堡”。
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北三十六里东塍镇。民国《临海县志》卷4:乡市有东塍市。宋嘉定《赤城志》作东陈市。
即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乡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30:石佛堡在“(义州)城东南四十里”。
①隋末置,属邥州。治所即今安徽临泉县。唐初属颍州,后省入汝阴县。神龙二年(706)复置,仍属颍州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)属顺昌府。金仍属颍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。寻复置。明洪武初废。②明弘治
①在今江苏盱眙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4盱眙军:万岁湖,“《寰宇记》云:在城西二里。方圆三十里。昔周世宗驻跸于此。民因山呼,因以为名焉”。②在今安徽天长市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天长军:“万岁湖在城西二里
即清之佑清寺。今江西南昌市八一公园北门对面佑民寺。1929年改佑清寺为佑民寺。
又称青济铁路。清光绪二十五至三十年(1899—1904) 由德国修筑,自今山东青岛至济南。全长394公里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日本占据,后收归国有。在山东省境内。东起胶州湾畔的青岛市,经潍坊、淄博至
即周口场。今四川蓬安县。1953年蓬安县迁此。
①北周改横山县置,属六合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,以方山名县。隋开皇四年(584)省入六合县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良泉县置,属离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二十八里方山村。因方山为名。唐属石州,贞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