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柱县

天柱县

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)改天柱千户所置,属湖广靖州。治所即今贵州天柱县。崇祯十年(1637)迁治龙塘(今天柱县东十里社学乡田心寨),改名龙塘县。后仍还故治,复名天柱县。清雍正五年(1727)改属贵州黎平府。十一年(1733)改属镇远府。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据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柱石山“在天柱县北十五里。上有石如柱,县以此名”。


在贵州省东部、清水江下游,邻接湖南省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2213平方千米。人口38.4万。辖10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置天柱千户所。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改为县,属靖州,以城北石柱山“石柱擎天”命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镇远府山川:石柱山“在天柱县北十五里。上有石如柱,县以此名”。崇祯十年(1637年)徙县治于龙塘(今县东),后迁雷寨,又迁回天柱,复名天柱县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由湖南靖州改隶贵州黎平府,十一年划入镇远府。乾隆元年(1736年)于远口设巡检司。1913年改远口巡检司为远口分县,隶黔东道(1914年改名镇远道)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36年省远口分县入天柱县。1949年属镇远专区,1956年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1958年并入锦屏县,1961年析出复置。地处黔东低山丘陵东部。地势由西向东下降,苗岭余脉延伸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烟草、红麻等。森林覆盖率达28%。有杉、马尾松、椿、樟、楠木等,多竹林,为省林业县之一。工业有农机、印刷、陶瓷等。矿藏有煤,重晶石储量为全国之冠。三星公路穿县境中部,90%乡通汽车。天新公路纵贯北部。清水江可通航木船、机动船。名胜古迹有清咸同年间农民起义军“九龙山”遗址和石柱擎天、金凤山溶洞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渔阳岭

    在今内蒙古武川县东南。《辽史·天祚皇帝纪》: 保大四年 (1124),“上遂率诸军出夹山,下渔阳岭,取天德、东胜、宁边、云内等州”。古山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吴公坝。辽保大四年(1124年

  • 来凤县

    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(双凤驿)。九年(627)废入富世县。②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。同治《来凤县志》卷5:“翔凤山,县东三里

  • 晋江县

    唐开元八年 (720) 分南安县东部置,为泉州治。治所即今福建泉州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9泉州: “在晋江之北,因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为清源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泉州治。元为泉州路治

  • 泰川县

    唐贞观初置,属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。七年 (633) 属龚州。十二年 (638) 废入平南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北。属燕州。七年(633年)改属龚州。十二年废。

  • 里大洞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萍乡县:里大洞“山圆如覆钟。有两洞相接:上洞口在山趾,石田广袤;下洞口出山腹,巨石如屏。中有小溪。宋建炎初,避乱者多归焉。巨寇张成攻围数日,洞中人仰射,贼有死

  • 昌陵县

    西汉鸿嘉元年 (前20) 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。永始元年 (前16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鸿嘉元年(前20年)以新丰县戏乡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。属京兆尹。永始元年(前16年)废。

  • 长安州

    ①元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长兴州置,治所即今浙江长兴县。1362年复名长兴州。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建平府。治所在威远县(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宁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南宁省部分地。宣德

  • 黑茶山

    在今山西兴县东南。1946年4月8日“四八烈士” (王若飞、秦邦宪、邓发、叶挺等) 飞机失事殉难于此。在山西省兴县东南。为湫水河发源地。海拔2203米。山高雾大,气象万千,终年积雪。1946年4月8日

  • 下石门山

    亦名石门山。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4融州:石门山“县北有下石门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石门山“在怀远县西北七十里……亦曰下石门”。

  • 竹堑溪

    在今台湾省新竹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竹堑溪“在彰化县中港溪之北。源出大山中,西流经竹堑社北,又西入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