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柱县

天柱县

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)改天柱千户所置,属湖广靖州。治所即今贵州天柱县。崇祯十年(1637)迁治龙塘(今天柱县东十里社学乡田心寨),改名龙塘县。后仍还故治,复名天柱县。清雍正五年(1727)改属贵州黎平府。十一年(1733)改属镇远府。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据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柱石山“在天柱县北十五里。上有石如柱,县以此名”。


在贵州省东部、清水江下游,邻接湖南省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2213平方千米。人口38.4万。辖10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置天柱千户所。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改为县,属靖州,以城北石柱山“石柱擎天”命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镇远府山川:石柱山“在天柱县北十五里。上有石如柱,县以此名”。崇祯十年(1637年)徙县治于龙塘(今县东),后迁雷寨,又迁回天柱,复名天柱县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由湖南靖州改隶贵州黎平府,十一年划入镇远府。乾隆元年(1736年)于远口设巡检司。1913年改远口巡检司为远口分县,隶黔东道(1914年改名镇远道)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36年省远口分县入天柱县。1949年属镇远专区,1956年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1958年并入锦屏县,1961年析出复置。地处黔东低山丘陵东部。地势由西向东下降,苗岭余脉延伸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烟草、红麻等。森林覆盖率达28%。有杉、马尾松、椿、樟、楠木等,多竹林,为省林业县之一。工业有农机、印刷、陶瓷等。矿藏有煤,重晶石储量为全国之冠。三星公路穿县境中部,90%乡通汽车。天新公路纵贯北部。清水江可通航木船、机动船。名胜古迹有清咸同年间农民起义军“九龙山”遗址和石柱擎天、金凤山溶洞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甲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东南二十七里二甲镇。当串场河南岸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通州(今南通市)东南有“二甲”。在江苏省通州市东南部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8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二甲,人口9000。

  • 望海楼教堂

    亦称圣母得胜堂。在今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桥旁。清同治八年 (1869) 法国天主教会建,次年6月因发生 “天津教案” 被群众烧毁。1897年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重建,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又被烧毁。

  • 金塘山

    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部之金塘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金塘山 “在县东南海中约百里,半潮可到。山周环二百里。旧为昌国县之金塘乡,明初徙民入内地; 嘉靖中倭夷窃据,参将卢镗击败之”。金塘

  • 浃口

   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甬江河口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四年 (400),孙恩起兵,“寇浃口,入馀姚,破上虞”,胡三省注: “浃口,在今明州定海县。”(浃jiá) 即浃江口。在今浙江省宁波市甬江河口。东晋

  • 京西路

    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治所在河南府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、许昌二市及淮阳县以西,崤山、熊耳等山以东,沁、卫二河以南; 安徽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; 陕西秦岭以南,子午河及大巴山以东

  • 毛坝关

    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南毛坝镇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二》:毛坝关“在紫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任河旁,与汉中府西乡及四川太平厅接界。今设主簿驻此”。

  • 伊川郡

    东魏武定末改伊阳郡置,寄治北荆州城(即新城县,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)。北周移治南陆浑县(今河南嵩县东北陆浑村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置,治南陆浑县(今河南嵩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武家岩

    在今四川武胜县北三十里。清嘉庆五年(1800),白莲教义军战杀李继昌于此。

  • 绿铜隘

   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与文成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景宁县: 绿铜隘在 “县东五十里,与青田八都相接。正统间,黄坛盗起,守此拒之,寇不能入”。

  • 大铜川

    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。永康溪支流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93永康县:大铜川“在县西北十七里。或谓之大桐溪,有小铜川流合焉,入于永康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