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塘山
即今广西容县、北流两县东南之天堂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4梧州府:天塘山“在容县南一百五十里。上有塘水,旱涝不增减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容县:“《通志》:山周二百余里,南接信宜。多竹木,有石窍出泉,流至山下为池。”
古山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东南。上有塘,旱、涝时不减增。山上有窍,出泉流下为池,分九支,汇于渭龙江。
即今广西容县、北流两县东南之天堂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4梧州府:天塘山“在容县南一百五十里。上有塘水,旱涝不增减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容县:“《通志》:山周二百余里,南接信宜。多竹木,有石窍出泉,流至山下为池。”
古山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东南。上有塘,旱、涝时不减增。山上有窍,出泉流下为池,分九支,汇于渭龙江。
宋代称战国燕长城一段遗址名。在今河北徐水县东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 太平兴国四年 (979),契丹入侵,刘延翰率众抗御,“崔彦进潜师出黑芦堤北,缘长城口,衔枚蹑敌后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南衡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衡州府衡阳县: “临烝驿在府城北。”
东晋十六国之一。东晋隆安元年(397)匈奴贵族沮渠蒙逊起兵背后凉,推段业为凉王,据张掖(今甘肃张掖市)。公元401年蒙逊杀业, 自称张掖公,史称北凉。后迁都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,并吞西凉。有今甘肃西部
在今河南荥阳市。《史记· 项羽本纪》: 汉王二年 (前205),楚 “与汉战荥阳南京、索间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荥阳县即大索城。杜预云,成皋东有大索城,又有小索故城,在荥阳县北四里。”
唐大足元年(701)改平狄军置,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。后废。武周大足元年(701年)改平狄军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。属朔州。为军事戍边之地。后废。
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莎车城 (今新疆莎车县)。东汉永建二年 (127)属西域长史。南北朝时名渠沙国。西域古国名。汉时王治莎车城(今新疆莎车县境内)。属西域都护。魏、晋、南北朝时称“
即今江西湖口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齐中兴元年 (501),萧衍命邓元起攻江州,“元起将至寻阳,(陈) 伯之收兵退保湖口”。胡三省注: “湖口,彭蠡湖入江之口。” 五代南唐置湖口县。即今江西省鄱阳湖
在今北京宣武区法源寺前街。建于唐代。清孙承泽 《春明梦余录》 卷66: “唐悯忠寺建于贞观十九年,太宗悯东征士卒战亡者,收其遗骸葬幽州城西十余里许,为哀忠墓,又于幽州城内建悯忠寺。”安史之乱时曾改名顺
唐贞观九年 (635) 置,为郎州治。治所即今贵州遵义市。十一年 (637) 废。十三年(639) 复置,为播州治。十四年 (640) 改名罗蒙县。
又名隐寂寺。在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中第四处。位于平坡山腰。建于元代。明嘉靖二十九年(1550)建大悲阁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3引明人《新建大悲殿碑略》:“今隐寂寺者,在都城之西……寺后有余地,遂起为大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