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井关

天井关

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八十里天井峧,为通山西要道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高都县:“有天井关。”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九年(394),“垂进师入自天井关,至于壶壁”。即此。

②一名太行关。西汉置,即今山西晋城市南三十里天井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上党郡高都县有“天井关”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西汉阳朔二年(前23),“秋,关东大水,流民欲入函谷、天井、壶口、五阮关者,勿苛留”。均此。北宋靖康元年(1126)改名雄定关,元末又称平阳关。其南即羊肠坂道,至为险要。

③在今山西襄垣县东南井关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上党郡有天井关。《寰宇记》卷45上党县:“井谷关,《上党记》云,在天井谷内,深邃如井,因以名之。”


又称太行关。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太行山顶。因关南有天井泉三所得名。形势险峻,地处太行山南北要冲,历为兵家争夺之地。东汉初,冯异由河内北攻此关,进拔上党二城。五代汉初,以契丹北还,议取河南,苏逢吉请出天井关,即此。北宋靖康元年(1126年)改雄定关,元末亦称平阳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兴县

    唐神龙元年(705)改中兴县置,属汝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。元祐元年(1086)复置,宣和二年(1120)改为宝丰县。古县名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改中兴县置,治今河南省宝

  • 杜陵原

    即鸿固原。又名少陵原。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。因汉宣帝在原上修建杜陵,亦名杜陵原。唐李白《杜陵绝句》:“南登杜陵上,北望五陵间,秋水明若日,流光灭远山。”杜甫家在樊川杜陵原下, 自称“杜陵野老”、“杜陵布

  • 武都郡

    ①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治所在武都县 (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、成县、徽县、西和、两当、康县及陕西凤县、略阳等县地。东汉移治下辨县 (今成县西三十里)。三国魏黄初中改

  • 涌 (湧) 泉镇

    北宋置,属阳安县。在今四川简阳市东九十里涌泉镇。

  • 塘沽

    即今天津市东塘沽区,隔河与大沽相对。海道入京津者,皆由此登陆。清光绪 《天津府志》 卷23营田图: 天津县东南有塘沽。

  • 金头山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一百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大昌县: 金头山在 “县 (旧治大昌镇)东北四十里。山势高耸,冬月积雪不消”。

  • 掖县

    西汉置,为东莱郡治。治所即今山东莱州市。东汉改为掖侯国。后复为县。西晋为东莱国治。北魏皇兴四年 (470) 为光州治。隋复为东莱郡治。唐为莱州治。明、清为莱州府治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胶

  • 翁拉错

    又作握拉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南三十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 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牛心山帐

    辽置,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。宋沈括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“(窦都)岭间行十余里,复北行原阜间,又十余里牛心山帐。牛心山毡帐西南距里河帐八十里。”

  • 慈氏山

    即第一山。今江苏盱眙县城东天台山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 第一山 “在盱眙县治东,为县治主山。旧名慈氏山。上有米芾书 ‘第一山’ 三字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