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沙坨
即今辽宁台安县东南黄沙坨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台安县:“黄沙坨距县市东南五十里。户数三百二十。”
即今辽宁台安县东南黄沙坨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台安县:“黄沙坨距县市东南五十里。户数三百二十。”
即今福建宁德市东北西陂塘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赤鉴湖“在宁德县东北二十五里。一名西陂塘。宋元祐四年里人林圭筑堤作堰,垦田七百四十八顷,后沦于海。宣和七年县令储惇叙重修不就,后又潴为湖”。古湖泊名。又
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五十五里新西台子镇西里许故城。相传东汉末管宁依公孙度时居此,避难者聚为村落,故名。
即今台湾省嘉义县。本高山族平埔人聚居地。清康熙间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诸罗山社 “离府治一百二十里”。康熙四十三年 (1704)移诸罗县于此。乾隆五十一年 (1786) 改名嘉义县。
今上海市的简称。相传境内吴淞江为古代沪渎而得名。上海市的简称。因境内吴淞江(苏州河)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而得名。
元置,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房村镇。明改为驿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》: 房村驿 “在铜山县东南五十里。南岸主簿及把总驻此”。元置,即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南房村。明、清亦置驿站,清时设把总驻此。
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伏羌县: 散渡河 “源出通渭县之十八盘山,曲折流入县界,至此入渭”。
又作兀剌孩、兀良海牙、斡罗孩。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四年(1209),攻西夏,“克兀剌海城,俘其太傅西壁氏”。
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全椒县。三国魏废。西晋复置,属淮南郡。东晋废。隋大业初改滁水县复置全椒县,属江都郡。唐属滁州。明洪武初废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仍属滁州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
即今内蒙古临河市西南黄杨木头乡。清光绪 《五原厅志》 卷上: 西乡村中有黄羊木头。此地原有两棵树,蒙古语称 “哈业毛都”,汉语转音为黄羊木头。1901年 《辛丑条约》 签订后,此地沦为比利时的传教地。
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四里。宋《乾道临安志》卷2:东梓巡检司寨“在富阳县界”。明以后废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富阳市西南部、富春江南岸。东图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800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于此置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