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雁塔

大雁塔

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八里慈恩寺内。本名慈恩寺塔,唐永徽三年(652),慈恩寺主持僧玄奘为保护由印取回的经籍而建。相传建塔时,有雁过坠落而死,瘗于塔,故名。初建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。长安年间重修,改为纯青砖的方形楼阁式七层。楼梯改为盘道。大历年间又改建为十层,后为战火破坏,剩下七层。明代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。高64.1米。塔南西两侧镶嵌唐太宗李世民撰“大唐三藏圣教之序”和唐高宗李治撰“大唐三藏圣教序记”碑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全称慈恩寺大雁塔。在陕西省西安市南4千米的慈恩寺内。寺为唐高宗为其母追荐冥福而建。本名慈恩寺塔,因《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三中记:摩揭陀国有一僧寺,一日有群鸿飞过,忽一雁离群落羽,摔死地上,僧人惊异,认为雁即菩萨,众议埋雁建塔纪念,故名。唐永徽三年(652年),慈恩寺住持僧玄奘为保护从印度带回的经籍,由唐高宗资助,在寺内西院修建。初为砖表土心5层方形。长安年间,用青砖改修成方形楼阁式的7层,登塔攀梯也改成盘道。大历年间又改建为10层。后经战火破坏,剩下7层,明代塔又残坏,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,即为今塔。高59.9米。塔基座东西45.9米,南北48.8米,高4.2米,合底座与塔身总高64.1米。塔南面两侧镶嵌唐太宗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和唐高宗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记》碑二通,书者为书法家褚遂良,字体秀丽,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名碑。塔的门楣、门框,以阴线雕刻唐代建筑图案,画面严谨,线条遒劲,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大 雁 塔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乌墟

   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五十里大安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南。清设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安桥

    在今四川天全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:安桥“在司西三十五里。以竹索为之,路通番界,亦曰龙安桥”。

  • 清谷水

    在今陕西省中部。源出耀县西北界,东南流经三原县西与冶谷河合,又东流至临潼县入渭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五丈渠水 “出云阳县石门山,谓之清水。东南流径黄嵚山西,又南入祋祤县,历原南出,谓之清水口”。《清

  • 临川郡

    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豫章郡置,治所在临汝县 (今江西临川市西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以南的旴江及宜黄水流域,西至乐安县境。南齐徙治南城县 (今江西南城县东南)。南朝陈复徙治临汝县。隋开皇

  • 楚丘

    ①春秋曹地。在今山东曹县东南五十里楚天集。《春秋》: 隐公七年 (前716),“冬,天王使凡伯来聘。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”。②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。《春秋》: 僖公二年 (前658),“城楚丘”。

  • 吐京县

   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)改岭西县置,为吐京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。隋开皇初属隰州,十八年(598)改为石楼县。②东魏武定三年(545)置,属武州。治所在雁门川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

  • 白玉设治局

    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、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一带析置,治所在白玉寺(今青海久治县西南白玉乡)。因驻地白玉寺为名。“白玉”藏语意为“吉祥”之地。1948年废。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、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

  • 高村集

    即今山东文登市东南高村镇。清光绪《文登县志》 卷3 《坊市》: “东南四十里曰高村集。”

  •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

    简称湖广行省。元至元中置,治所在武昌路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以辖境包括宋之荆湖北路、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而得名。辖境相当今湖北长江以北的小部分、以南的大部分、湖南全省、广西全区、广东自电白、茂名以西和贵

  • 宛肃城

    一作宛秀城。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。《元和志》 卷39积石军: “威胜军,在积石军西八十里宛肃城。”即“宛秀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