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隗山
一名大騩山。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南郡密县:“有大騩山,潩水所出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同四年(538),东魏侯景攻广州(治今河南鲁山县),未拔,闻西魏救兵将至,集诸将议之,行洛州事卢勇请进观形势, “乃帅百骑至大隗山,遇魏师”,即此。
古山名。又作大騩山、具茨山。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东南。东魏元象元年(538年)卢勇擒西魏仪同三司程华于此。
一名大騩山。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南郡密县:“有大騩山,潩水所出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同四年(538),东魏侯景攻广州(治今河南鲁山县),未拔,闻西魏救兵将至,集诸将议之,行洛州事卢勇请进观形势, “乃帅百骑至大隗山,遇魏师”,即此。
古山名。又作大騩山、具茨山。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东南。东魏元象元年(538年)卢勇擒西魏仪同三司程华于此。
①西山诸峰之一。在今北京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顺天府:仰山在“府西七十里, 峰峦拱峙,中有平顶如莲花心,旁列五峰。金主璟尝游此”。②一名莲花山。在今安徽休宁县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仰山“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和泥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思陀 (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、元阳、金平等县及建水县南部地。十七年 (1384) 废入临安府。
①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月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:四明驿“在府治西南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作“四明水驿”。近代始废。②在今福建罗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罗源县“应德镇”条:四明驿“宋建炎三年,置
①地区名。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分设西川、峡两路, 约当今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。咸平四年(1001)分为益州(后改成都府)、利州、梓州(后改潼川府)、夔州四路,合称“川峡四路”。简称“四川”, 一
即今宁夏灵武县南山水河。《元和志》卷4灵州回乐县:安乐川“在灵州南稍东一百八十里”。
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南。《诗经·邶风·泉水》: “思须与漕,我心悠悠。”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。《诗经·邶风·泉水》:“思须与漕”,即此。
即今河北井陉县东十二里西方岭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获鹿县:方岭寨“在西屏山麓。元末居民设砦于此,据险自保处”。
北宋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境。后废。
即今江苏新沂市西南炮车镇。旧属邳县,咸丰 《邳州志》 卷3有炮车集。1949年划归新安县 (后改名新沂县,又改设新沂市)。
清嘉庆十七年(1812)析上海、南汇二县地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。1912年改置为川沙县。清嘉庆十年(1805年)析上海、南汇二县地置,治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。隶松江府。19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