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陈山
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一百余里海中上、下大陈岛之总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太平县:大陈山“在县东南海中。《志》云:台州之山,惟大陈膏腴,且有淡水,每为倭贼所据, 防守最切。嘉靖三十四年,官军败倭于此”。
古岛屿名。即今浙江省台州市东南大陈岛。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官兵败倭寇于此。
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一百余里海中上、下大陈岛之总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太平县:大陈山“在县东南海中。《志》云:台州之山,惟大陈膏腴,且有淡水,每为倭贼所据, 防守最切。嘉靖三十四年,官军败倭于此”。
古岛屿名。即今浙江省台州市东南大陈岛。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官兵败倭寇于此。
北周改武都郡置,治所在将利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南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周改武都郡置,治将利县(今甘肃陇南市东南)。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广灵县: 林管山在 “县西南四十里。下有泉,名百家泉,流入壶流河。上有勒汉寨”。
在今贵州从江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 “丙妹铺” 条: “贯洞、朝里寨铺” 等 “皆戍守处”。
又称北市。隋东都三市之一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洛水之北。《大业杂记》 载:通远市 “东合漕渠,周六里。其内郡国舟船舳舻万计”。
东魏天平中改河南尹置,治所在洛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天平中改河南尹置,治洛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辖境同河南尹。隋开皇初废。
又名大树岭。在今江西乐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乐安县:大木岭在“县南八十五里。其南麓即永丰县界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大树岭“在乐安县南一百二十里。延袤二十余里,跨宁都、宜黄、永丰三县界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,为长江三峡之一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巫峡,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。江水历峡,东径新崩滩,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,谓之巫峡,盖因山为名也。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
古名高华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花屿“横直里许”。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称:虎井屿转而南,为花屿、草屿,“二屿相连,澎山无草木,二屿颇有,故以花草名”。
即金虎台的别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北隅,与其北铜雀台、冰井台合称三台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 王先谦补注: “李善 《文选·魏都赋》 注云: 铜雀园西有三台,中央铜雀台,高十丈,有屋一百一间,亦曰
亦作乡。 又名甀乡、 会甀。 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涣水又东南径蕲县故城南,《地理志》 曰: ‘故垂乡也。’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