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都

大都

元都城。在今北京市区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世祖至元四年(1267),“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”。至元九年(1272)改名大都。二十年(1283)筑城。蒙人称为汗八里,意即汗城。全城平面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,周长约二万八千六百余米。城东西二边相当于旧北京内城东西城墙,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南侧,北抵今德胜门、安定门外土城旧址。四面设城门十一座,东、南、西三面均为三门,北面二门。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地区,东墙在今南北河沿西侧,西墙即今西皇城根,北墙在今地安门南,南墙在今东、西华门大街以南。皇城内以太液池为中心,西有隆福、兴圣两宫, 东部为宫城。皇城外为居民和商业区,南北向主干道和东西向胡同,把全城划分为五十二坊。大都城规模宏大,布局整齐,宫殿壮丽,商业发达,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。


元都城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另建新城,仍称中都。九年改称大都,二十年筑成。蒙古语称为“汗八里”,意即汗城。外郭城周长28600米,南北略长,呈长方形。南墙在今北京城东西长安街南侧,北墙在今德胜门、安定门外土城旧址,东墙与西墙各在今东直门与西直门南北垂直线上。北面城门有二,其余三面各三。全城共有南北和东西干道各九,组成棋盘式干路。皇城位于大城南部稍西,宫城在皇城内东部。太庙和社稷坛置在皇城右左两侧,接近都城东西墙。都城内皇城外为居民区,分为五十坊。皇城之北积水潭为南北大运河终点,其北岸斜街市是最为繁华的商业区,其次是西城的羊角市、东城的旧枢密院角市。都城规模雄伟,宫殿壮丽,户口繁庶,商业发达,附郭居住各国商人甚多,“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,世界诸城莫能与比”(《马可·波罗行纪》)。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。

元大都平面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灵山

    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灵灵山“高九百余仞,上有灵灵寺,因名”。丘壑盘郁,岩洞出胜, 为县境群山之冠。

  • 来苏县

    ①唐置,为夷宾羁縻州治。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三十六里广阳城村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神龙初,夷宾州“自徐州还寄良乡之古广阳城,为县”。后废。②辽置,为苏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。金皇统三年

  • 留庄隘

   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刘庄冶村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一》: 留庄隘 “在闻喜县东南七十里中条山。南通垣曲县,北接绛县冷口谷,东西二山之间,断壁千仞,激湍横流”。金代于此置刘庄镇。

  • 绛岩山

    又名赭山、丹山。即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赤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句容县: “绛岩,故赤山,天宝中改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90升州句容县:“绛岩山,《图经》 云: 在绛岩湖侧,山上有龙坑祠,即湖神也。

  • 腾冲 (衝)府

    宋大理国改软化府置,治所在西源城(今云南腾冲县西郊西山坝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腾冲县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部及缅甸北部地。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改藤越州,十四年 (1277) 复置腾冲府,属大理路。

  • 屏风屿

    又名火焰山。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。《闽书》: 火焰山 “在松山东南海中断屿,一名屏风屿”。明嘉靖三十八年 (1559) 倭寇犯境,参将黎鹏举等击败之于屏风屿。

  • 莫家寨河

    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9威远御夷州: “莫家寨河在州境。汲其水浇炭火上炼之,即成盐,居民恃以为利。”

  • 新镇河

    即今四川马边、沐川、犍为县境之马边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马边厅: “清水溪一名新镇河,源出凉山蛮界,径厅南,折北转东,过沐川司入犍为。”

  • 吉舒铁路

    从今吉林省吉林市以东的龙潭山至黑龙江省舒兰市。长77.8公里。是联络吉海与拉滨线的联络线。日伪于1941年建成。1945年被拆除。

  • 周水

    ①即今广西柳江支流龙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定周县: “周水首受毋敛,东入潭,行七百九十里。” 《水经·存水》: 存水“东南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,又东北至潭中县,注于潭”。②即今云南西部之怒江。汉至南朝称